初冬時節,暖洋洋的太陽一出來,格外舒適,讓人很想到外頭走走~
黃巖地處浙江中部沿海,面積988平方公里,東部屬于溫黃平原,為豐饒的魚米之鄉;西部為丘陵山地,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區地貌可概括為“七山一水兩分田”。
今天,《行走浙江》欄目來到“小鄒魯”,帶你細看小城的一山一水,感受黃巖的一顰一笑。
橘子是我的心頭愛,黃巖蜜橘更是“橘中上品”,趕緊走起吧!
那第一站就先去中國柑橘博覽園吧。橘林風光絢麗,又能體驗采摘之樂,再好不過!
中國柑橘博覽園
黃巖種植柑橘已有2300余年歷史,為世界柑橘始祖地之一。黃巖蜜橘在唐代便被列為貢品,新中國成立后曾作為國禮被毛澤東贈送給斯大林。現有180多個品種品系,被評為中國農產品最具影響力區域公共品牌。
吃了一肚子柑橘,還能和大自然親密接觸,超滿足~
帶上一籃,邊走邊吃,方便又解渴。接下來去欣賞更多黃巖美景吧~
黃巖長潭湖
山間一塊溫潤的碧玉
長潭水庫被譽為臺州的大水缸,水質長期達到國家Ⅰ類標準。湖四面青山環繞,危崖崢嶸風光旖旎,更有奇花異草,點綴于潺潺溪流。湖中島嶼,似鑲嵌著的顆顆明珠。在湖中泛舟蕩漾,觀湖光山色,賞田園村莊,可謂“滿目青山皆為景,湖水清澈照人游”。
劃巖山
鷹道橫空,飛瀑高懸
劃巖山風景區位于頭陀鎮境內,以山水奇巧、裂谷縱橫、飛瀑巧懸、鷹道橫空為奇景。
布袋山景區
充滿原始韻味
國家AAA級景區布袋山景區由彌勒谷景區、布袋溪漂流和古村落景區三大景區組成,相傳唐末曾有布袋和尚游方到此。
彌勒谷景區幽深綿長、懸瀑跌水、深潭遍布,粗獷不失柔性,充滿原始韻味;布袋溪漂流驚險刺激;古村落景區布袋坑村,流水、古橋、窄巷、木屋……極具古樸風韻。
黃巖潮濟村
追憶往昔的繁華
潮濟村位于黃巖區北洋鎮,史稱“潮濟鋪”。2012年,潮濟村被評為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古村落。時光荏苒,今人踩在古街光滑的青石板上,就象踩在歷史歲月的碎片上。
路邊屋檐下的紅燈,在風中輕輕蕩漾。兩邊有許多店鋪,賣烏飯麻糍的、賣古法佳釀的、賣炒米芝麻糖的......傳統的小吃和手工藝在這里重新開張,往昔的繁華在這里日漸恢復。
柔川景區
悠悠宋韻 水色古鄉
柔川景區位于黃巖區嶼頭鄉,景區內農耕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近現代建筑文化等四大文化集聚,源遠流長。
南宋大儒黃超然在此創立柔川書院,教化鄉民,目前還保留柔川書院的遺址;趙匡胤第七代孫趙伯澐安葬于此,留有古墓遺跡;道教文化影響深遠,南宋救火英雄黃希旦被冊封為太尉,其宗廟太尉為道教圣地,距今已有近800年。
浙東十八潭
十八灣水十八潭
深山之澗,一階三蕩,遇崖成瀑,遇壑為潭,瀑潭交錯,就形成了清幽的十八潭景觀。十八灣水十八潭,潭潭碧綠澄澈,灣灣起伏跌宕。兩岸山體險峻,林木茂盛,巖石雄奇,與瀑布水景一同構成秀美如畫的山水景觀。
黃巖石窟景區
神奇的天然壁畫
風光旖旎,靜謐的小城,處處皆景~
對的。告訴你哦,在黃巖還出土了一批堪稱“宋服之冠”的絲綢服飾,頗具文化價值呢~
“宋服之冠”
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的重要見證
2016年5月3日開始,浙江發掘了距今800年的南宋趙伯澐(趙匡胤七世孫)墓,到目前共清理出以絲綢服飾為主的五代十國至南宋文物66件。
出土的絲綢服飾形制豐富、紋飾題材多樣,織物品種齊備,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技、文化價值,堪稱“宋服之冠”,是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的重要見證,也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提供了新的實證。
看來黃巖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呢~
那是當然。來一趟黃巖,不能少了美食,接下來我帶你去逛吃逛吃,這里的美味,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黃巖紅糖
眼下正是一年榨紅糖的時節,黃巖的頭陀、澄江等地時不時彌漫著溫暖甜蜜的氣息。說到黃巖加工紅糖的歷史,可追溯到民國之前。黃巖紅糖堅持采用本地原生態種植的甘蔗,沿襲傳統工藝制作方法,制出的紅糖質地松軟、形似細沙、純潔少渣,享譽全國,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烏飯麻糍
農歷四月八日,黃巖人都會吃一種傳統小吃——烏飯麻糍。制作烏飯麻糍,首先要摘取烏飯樹上泛著紅的嫩葉,洗凈搗碎榨汁。將糯米在瀝成的葉汁中浸泡一天后,炊熟并用搗臼搗成飯泥。壓成一公分左右厚薄,切成長方形的塊塊,即成烏飯麻糍。
吃之前往往還會撒上金燦燦的松花粉,卷上豆沙,再添上混合著芝麻碎、桂花糖的紅糖鹵水。咬下一口,清甜的香氣盈滿口腔。
食餅筒
和別的地方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不同,黃巖人過端午必吃的美食是食餅筒。傳說在戚繼光抗倭時期,家家戶戶做了菜肴想犒勞大軍。但這么多菜怎么送去軍營著實是個難題,于是聰慧的農家女就做了餅皮,把菜都包了進去送給士兵們。
拿一張餅皮放在桌上攤平,先用炒米面鋪底,然后把各種菜肴層層放在炒米面上,食材鋪好后包上餅皮,一只手將餅皮摁住,另一只手將未端折起,再用兩手將食餅卷起。最后舀一匙紅燒肉汁,從食餅筒中間澆下去。一口咬下,松軟香韌,節日的喜悅彌漫在舌尖。
綠豆面
綠豆面,是黃巖特色美食中的一絕。說是綠豆面,其實是番薯粉做的。只因其外觀色澤比較像綠豆,于是有了這樣的名字。
正宗的綠豆面煮后晶瑩剔透,韌性十足,不易煮爛,口感滑嫩。寒冷的冬日,用自家腌制的咸豬肉,加入新鮮的冬筍絲和菜蕻,煮上一碗熱騰騰的豆面羹,那真是一直暖到心里。
番薯慶糕
番薯慶糕是黃巖的土特產,粗糧細做的典型代表。番薯慶糕的原料主要是番薯粉,摻入一定量的糯米粉和紅糖,拌勻后放入小蒸籠(事先蒸籠中要放好蒸布,防止粘住),再放在鍋中蒸。待熟后反扣在案板上,再在褐黃色的糕面上撒上一些桂花和芝麻,香糯可口、松軟香甜的番薯慶糕就做好啦~
東魁楊梅
“東魁之祖”是一棵野生楊梅,生長在江口街道東岙村,稱東岙大楊梅,樹齡在130年以上。1979年,《果樹栽培學概論》把它定名為“東魁”,并單獨列為一個品種。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黃巖人特意對其進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實驗,取得成功。因其個大質優,東魁楊梅越來越受市場的青睞。
每一種美食都有獨到的風味,真是欲罷不能~
來黃巖走一回,一定給你帶來不少驚喜吧!下次記得帶上親朋好友一起來~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1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