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武義。
傳武則天執政時,新設郡縣均冠以“武”字,因縣東有百義山,故以武義名縣。
這里是全國著名的溫泉名城,溫泉資源“華東第一、全國一流”。這里,還散落著很多避世的古老村落,沒有人山人海,只有江南的詩情和畫意。
武義好玩的地方有:郭洞、唐風溫泉、武義牛頭山、清水灣沁溫泉、清風寨。1、郭洞:是武義所轄的一處山村,有江南第一風水村的美譽。郭洞位于群山幽嶺之間,因山環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景區內,層巒疊蟑,竹木蒼翠,靜雅。
一起來看看武義最美10大古村落,你曾去過幾處?
1 山下鮑古村
武義,山下鮑古村。坐落于武義縣南面的大溪口鄉,古風悠悠的淳樸靜美地。“水抱孤村懷,山通一徑斜”。古詩里描寫的美好村落,山下鮑像得很完美。
山下鮑村,可以說是一個既低調又高調的小山村。說它低調,是因為它不算景區,平時壓根沒有多少游客,只是一座四面環山的小村莊。說他高調,是因為它被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選座浙贛山區建筑代表,寫入了《中國建筑史》一書當中。
村子四面環山,坐落在東西兩山相夾的一條崎嶇山谷之中,村里只有一條徑斜(小路)可走。有兩條名字分別叫金溪、崗壇澗的小河從北往南匆匆流來,像兩個頑皮淘氣的兒童一路蹦跳著,來到村子北頭匯合,繼而又繼續嬉鬧著以“S”形從村中流過。這股清澈的溪水從崇山峻嶺之中凌冽而出,一路向南,奔向宣平溪,最后投入甌江母親的懷抱。
這個隱世村落,至今依然保留著濃郁的古風古韻。站在村子中心,但見溪兩岸的古民居建筑隨地勢高低毗連,參差分布。古意濃郁,勝似一幅水墨國畫。駐足建造于民國時期的名叫“金溪橋”的玲瓏石拱橋上,可觀賞到湍急的溪水遇攔水壩濺起的細白水珠。一切都顯得格外美好。
據說,古時山下鮑只有很少幾個鮑姓居住,“山下鮑”村名以其而得之。但實際上現在村里卻是涂姓為絕大多數。山下鮑《雙溪涂氏宗譜》中記載,此村涂氏祖先名叫涂國文,清雍正年間,從福建長汀來到一個名叫雙溪住下,并在勞作過程中與一位山下鮑女子相戀,后成為了山下鮑的上門女婿。涂國文遷居山下鮑后,每天上山開荒,還在山上種植染布用的原料“靛青”,并在村里建起了10口直徑為3.5米的靛青塘,供族人浸泡制作染料的植物。以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生產方式,在與外界近乎隔絕的一隅祥寧之地,繁衍著一代又一代涂姓子孫。
而此后涂氏家族逐漸發展壯大,至清代宣平年間,已經是聲名顯赫的名門望族之一。他們秉持山下鮑梁氏家族開創的耕讀傳家的家風,重視教育,在清一朝亦培養出了秀才48人,增廣生、太學生27名。
山下鮑的古民居在形制上主要分為三房兩廂、五房兩廂、五房四廂。多數建有后院。正屋和廂房的前檐均設有牛腿承托的下檐作為通廊,既在視覺上增添了建筑美感,又弱化了陽光直射和雨水侵襲,極具武義南部地區傳統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村內涂氏宗祠,建于清代,是縣級文保單位。這處建筑保存比較完好,主體結構未遭破壞。祠內的雕刻、彩繪、墨書墨畫飽滿充盈、莊重儒雅、古色古香;門樓和廳堂的匾牌、題額、楹聯字跡遒勁古拙、哲思深蘊、寓意吉祥。
山下鮑村是江南居民原生狀態的代表,奇跡般地保留了幾近消失的中國傳統農村聚居全貌,村里巷道結構、建筑裝飾、民居布局等等,都完好地保存著原生態人文狀態。
2 俞源古村
俞源村坐落于武義縣西南方向的余源鄉,是明代開國元勛劉伯溫按照天體星象排列叫人設計建造的,因此也叫太極星象村,傳聞此地風水極好。
初到俞源村,迎面便是一條S型的小溪,將塊塊水田圈成一個巨大的陰陽太極圖,讓人感受太極星象的玄妙。誰能想到,這這個名氣不大的村子,藏著1200多間宋元明清古建筑群。而古建筑內木雕、磚雕、石雕之精致之華麗,讓人嘆為觀止。
俞源村至今保留著1200多間古建筑,從宋朝到清朝的建筑都有。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蘊藏著古代匠師的聰明才智,木雕、石雕、磚雕等都栩栩如生,讓游客嘆為觀止。
3 郭洞古村
郭洞村怕是武義古村落中最“有名”的一個,有“江南第一風水村”的美譽。“郭外風光古,洞中日月長”,這幅刻在郭洞村入口古城墻上的楹聯,揭示了這個600多年歷史古村落的隱世美好。
郭洞村歷史悠久,先祖可追溯到宋朝宰相何執中。據說,何執中的后人仿學《內經圖》營建的古村,村中橋梁水井無不按風水理論排布,極為講究?!吧江h如郭,幽邃如洞”,是先人對這個村莊給予的深情。
郭洞老屋、古木很多,每一處都值得游人尋找。村邊的山也是必須登的,透過百年老樹的樹枝看古老的村落,那是一種別樣的幽深寧靜。
4 范村古村
武義全縣海拔最低的古村落——范村。多山水相融的自然味道,高低成趣的傳統建筑,像這樣質樸的古村落,總是令人眷戀和向往。位于武義縣履坦鎮的范村便是其中之一。
范村是北宋范仲淹侄兒后代的聚居地,位于武義縣城的西北部,是全縣海拔最低的一個村落,曾因清嘉慶年間的一場特大洪水幾近摧毀,全村僅留下一棵大樟樹和現范氏宗祠東邊民居的一堵老墻。
如今,這株見證了當年那場浩劫的古樟樹依然挺立在武義江邊,在歷經數百年的風雨之后越發粗壯,要5個人才能抱得攏。重建后的范氏宗祠內有三塊遠近聞名的石碑,分別位于宗祠大門東西兩側的內墻中,且都鑲嵌在墻體中。
郭洞景區位于距浙江武義縣城10公里的群山幽嶺之間,因山環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約5平方公里的景區內,層巒疊蟑,竹木蒼翠,靜雅宜人。“郭外風光凌北斗,洞中錦秀映南山”,這是古人對郭洞風景區的貼切描繪。浙江武義郭。
到了范村,范氏花廳不得不去。走進這里,眼前的景象,即便使用上所有描繪木雕技藝的詞語,都不足以形容它的美好。巧奪天工的牛腿、花窗,栩栩如生的花瓣、松柏,一個個木雕圖案歷經風霜卻依然清晰可見,透過它們你仿佛能看到匠人雕琢于其中的心思與心境。廳堂的正中間懸掛著古色古香的燈飾,待到夜晚來臨,這些承載著厚重過往的文物在花燈的照耀下折射出磅礴大氣之美,欣賞起來又是另一番滋味。
除了花廳,范村中如今仍保存有相當數量的古建筑,散落在村中。走過花廳的門口,沿著村巷右拐,在轉角的回廊之下又是一處古建筑。再往前走,又是一處。隨便選擇一幢走進去,都仿若夢回千年,感受著歷史帶來的濃濃韻味,不經意間就會發現未曾見過的驚喜。
武義景點攻略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在武義城外60公里的地方,這個號稱“江南小九寨”的地方以峭壁、溪流和碧潭見長。這里的牛頭山是“金華八婺第一峰”,海拔1560米,由仙而名,因水而靈。森林公園除了自然景觀還有一些娛樂項目,。
古建筑內外還有著為數不少的綠植,隨著夏天的到來變得越發郁郁蔥蔥,成為村中的又一避暑納涼的好去處。喜歡攝影的市民在這里停留片刻,相信可以拍出不少文藝范十足的美照。
5 華塘古村
華塘古村落。
這里風景秀麗,人杰地靈,歷史上曾出過不少人才,是武義南部地區傳統“耕讀文化”村落的典型。
華塘村周圍都是山,當中低,象一口塘,元朝叫坳塘。清朝末年,人口增多,改名為華塘。村落層巒環抱,溪流圍繞似弓。村東岱石峰,峭拔似劍,直插云霄,舊為宣陽八景之一,名岱石流霞。
華塘村較為完好地保存了連片的古民宅,其中建筑精美、雕梁畫棟的清代古民居11處。古建筑內天井均以青石板或鵝卵石拼鑲成精美圖案,保留了典型的清代建筑特色。
村北側有云華鄉政府舊址,建于民國時期,由四合院和兩座附屋組成,二層結構。四合院內,檐廊楸楣呈月梁形,梁身刻麒麟,栩栩如生。
宣平東溪的云華溪從華塘村的北向南穿村而過。大坪尖頂兩組花崗巖柱,當地人稱“岱石雙峰”,亦稱“寶劍峰”。巨大的巖柱從上到下都垂直節理,風化地貌十分明顯。大坪尖山體終年流水不斷,而且水中富含硒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村里人就從山腳的巖隙中引水建池作為全村的自來飲用水,在山的西側一處涌泉作為農田用水。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全縣率先在這片土地上種植茶葉,所產茶葉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質量上乘。
《重修華塘陳氏宗譜特序》中記載:“據考證,穎川陳氏始祖十公自北宋徽宗崇寧乙酉(1105)年于栝城遷徙宣慈馬口,二世孫廿三公由馬口來坳塘,觀其山川環抱,林壑泉美,岱峰聳起,生態盎然,羨其世外桃源風光……遂卜筑而居焉?!贝笞匀坏脑旎?,加上人文積淀,使這個古村形成獨特的山水風光。
華塘村四周群山環繞,古樹參天,如同原始森林。地形如一“日”字,村落在日中,上下兩畈為平坦的百畝良田,四周山巒起伏、山川環抱。東側有鑿壇后、前山、龍腳山、水口山。村后(西側)有鐘壇腳、后山、上庵等山,闊葉林、苦櫧、楓樹、松樹鋪天蓋地,特別是只有華塘龍腳山特有的一樹種,當地人稱青紫樹,葉如紅豆杉,高大挺直,材質堅硬,屬上等好材。原在華塘涼亭邊有一棵兩人合抱的松樹,樹干挺拔筆直,民國時宣平縣政府派人來砍此樹,結果被村里紳士罵一頓而阻止。
華塘村陳姓祖宗非常重視山林的保護,明代崇禎年間(1628—1644)就設立春分護林會。《陳氏宗譜》記載,宣統二年就制訂保護農業、林業的鄉規民約。民國八年(1919)《陳氏宗譜》修譜時族人陳倜記:“林業:環華塘皆山也,土質瘠薄,惟宜于林。村東前山松柞雜木素禁樵採,自昔密茂特甚。林內諸山育苗養護,則肇始于學棟公(1797—1862),若米挈塢、鑿壇后、大淤等山之合抱古松,猶公之手植也。嘗聞先叔祖玉瑜公(1836—1908),言昔棟公造林栽苗,保護躬親其事,巡回往來日夜不休,僻靜之處更筑室招工守山,親勤五十余載,村內童山始蔚然成林?!比蘸蟀l現“私砍之風甚熾,前功不致盡棄。”“民國八年(1919)組林業公會,族孫均為會員,輪流值日巡山護林,年終則開會商討改進之方。”年終時“分發丁谷以為子孫護林之獎勵,全族人柴薪燃料不虞缺乏,建筑木材不需外求,而村景優美,蒼翠宜人,應知非一朝一夕之所致也?!?/p>
6 陶村古村
陶村古村。位于桃溪鎮,當地因“有桃千樹而得名”。而陶村,作為陶淵明后裔聚居地,更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元代延福寺在畔,猶如世外桃源般,引人入勝。
1、武夷清水灣秦溫泉武夷清水灣溫泉度假村位于風景秀麗的浙江武夷溫泉度假村,距武義縣城4公里,距國家AAA級郭棟古生態村4公里。度假村三面環山,空氣清新,按照三星級旅游涉外酒店標準設計建造。2.大紅巖景區位于武義縣中部,包括。
據統計,陶村現存各種歷史建筑89處,除了元代建筑1處,還有明清建筑就有37處,民國建筑39處。
登山俯瞰,主要集中在后山腳、西山下、上下畈心和街路兩旁,共有六七十座,而且,幾乎每一幢古建筑與陶淵明都有一些淵源。
陶氏祠堂墻上畫有族譜系圖表。據介紹,陶村作為陶淵明后裔聚集地,村有六座祠堂,下轄自然村還有一個祠堂。
延福寺是江南最早的元代建筑。這座千年古剎始建于唐天成二年,重建于元代延祐四年,采用重檐歇山斗拱建筑,整座大殿梁柱之間不用釘不用榫,完整地保留了元代木構件半拱建筑藝術風格和構造特征,是江南僅存的三座元代建筑之一。
武義有以下景點: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峭壁、溪流和碧潭見長,此外還有一些娛樂項目可以玩耍,例如神牛谷漂流。郭洞景區 郭洞景區位于距浙江武義縣城10公里,因山環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這里是武義最值得一。
老寺歷經700年滄桑,有著飽經時光洗禮的美好和神秘感。延福寺大殿平面方形,分五開間,重檐歇山頂。四壁為明清時繪制的山水佳作和草書。大殿前有一座長方形長生池,圍欄斑駁,荷花熠熠,一只小龜浮在水面,似在默默絮語。
7 上黃古村
上黃古村。座落在武義、遂昌、松陽交界海拔850米的半山腰,層疊依山而居的古樸人家。
上黃村離武義縣城有60多公里,100多幢泥坯房錯落有致鑲嵌在半山腰,其布局特殊,十分壯觀。
古村落背靠著1100米海報高的茅山尖,在半山腰,可俯瞰武義縣柳城畬族鎮。村民介紹,茅山尖是把龍椅,整個上黃村就坐在龍椅上,龍椅兩側及對面山峰是青龍白虎引領獅子、駿馬、神牛奔騰……
歷史悠久的上黃村,早在北宋年間就有人在此居住。上黃村全部姓王,自山西太原遷入。早先這里不通公路,所以村民就地取材,全用黃泥壘墻,村道基本采用巨石打造,層層疊疊,頗為壯觀。
以石塊為屋基,以黃泥為土墻,屋頂片片黑瓦。大部分建于清代民國期間,古樸秀美。雖是泥墻,大部分屋子都還堅固如初,看上去,就有一種墩實厚重、淳樸美好的感覺。
盤山公路上看去,一排一排建在山坡上的黃泥土屋層層疊疊,似梯田一般向上積累,足有10層之多。整個村莊坐落在一個漏斗形的山坳之中,背靠一座長滿竹子的大山,兩側亦是群山高聳。
因房子都造在山坳里,往往這幢房子蓋在這里,另一幢房子就處在這幢房的屋頂。雖然當時造房沒有規劃設計,但每家每戶造新房時都會圍著村中心布局,于是就形成了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壯觀景象。以致人拍照發現,上黃村房屋布局有點像西藏的布達拉宮,因此也成了攝影者的熱門愛好地,也被譽為”江南版布達拉宮“。
8 上周古村
武義上周村,位于武義縣坦共鄉境內,海拔約800余米,雨量充沛,常有云海翻滾,風光優美。
上周村是一個原始村落,村莊中大部分為黃泥土房,適合紀實攝影。云海最佳觀賞點有一座亭子,其實沿著盤山公路一直開,沿途可以發現美景就可以停車拍照。
9 烏漱古村
烏漱古村。位于武義柳城畬族鎮烏漱村,烏漱村地處黃歷岱尖山脈東半山腰,很有韻味的古樸山居村落。
依山而建層的烏漱村落,整體呈褐色,巷道和民居的地基幾乎全部用石塊、卵石鋪就,層層疊疊的建筑富有節奏感,褐色泥土建成的房屋沿著山坡成排成片,幾塊大巖石在最高的土胚房后邊巍然而立,遠遠看去很是雄偉。
據《吳氏宗譜》記載,烏漱村始建于明代正統年間(1436—1449),吳氏始祖吳寄生、吳寄白兄弟倆打獵至此,點燃篝火居然數月不斷香火,他們就從麗水遂昌四都鎮梧桐口舉家遷居“香火堂”發祥繁衍,烏漱古村就以香火堂為核心沿上屋、下屋、后山壇、五房頭、烏漱后、牛欄壇、烏漱嶺腳連片發展。村落發祥發展已有近600年歷史,村落清一色土坯房,四周古樹眾多,迷蹤交錯的巷道,錯落有致的屋子別有一番韻味。
吳氏遷居初期村名命名“哨川”,民國初年改名“烏哨”,民國二十年(1931),時任明山鄉鄉長文生參政吳紹良見宣平縣城隍廟有副對聯叫“江水泱泱綠巖譚,青山巍巍烏漱嶺”,就將“烏哨”改名“烏漱”延用至今。如今,村落吳姓人口占全村94%左右。
吳氏一族于清嘉慶庚辰年1820年修建吳氏宗祠作為敬祖祭祀之地。如今的吳氏宗祠,白色的墻與周圍的清一色的黃形成鮮明對比,獨具特色,宗祠邊上有一口無井圈的井,內壁用石塊砌成,水質清澈,冬暖夏涼,幾百年來,它孜孜不倦的見證著人們興衰起落。吳氏宗祠,坐南朝北系四合院式,由前廳、后廳、兩側廂房組成,進深22.8米,寬14米,總面積319.21平方米,泥磚古瓦,重歇山頂魚翼起翹,封檐棟,浮雕梁,人物禽獸,裝飾特別講究,粗梁巨柱。
烏漱溪穿村而過,山山嶺嶺山環水繞,古村落坐落海拔922米黃歷岱尖半山腰,門前山是仙霞山系海拔1039米的烏龍尖,往來宣平、松陽、遂昌等地古道交織其間。烏漱溪村前流過,與門前村口風景林組成“門外青山屋下溪”溪山幽景。
烏漱古村不僅環境優美,歷史遺存也相當豐厚,至今村內保存著大量文物古跡,歷史建筑眾多,古驛道穿村而過,古井、古橋、古樹、寺廟殿宇等歷史環境要素散布古村各個角落,是明代古村落烏漱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見證。
10 梁家山古村
武義冷水坑附近好玩的地方有:武川公園(適合跑步賞花勝地環境不錯)、湖畔公園、武義璟園古民居(購票攜程旅行門票30元起免費項目設施新全衛生干凈)、秋澄公園(適合跑步適合拍照環境不錯)、濱江公園(綠植繁茂環境不錯交通。
坐落于武義縣柳城畬族鎮海拔600多米的鶴仙山半山腰。梁家山古村依山而建,整個村莊呈扇形展開,巧妙地散落在半山腰上,鄉村巷道蜿蜒逶迤,一座座泥房,一戶戶人家,就如一張張泛黃的書頁,鑲嵌在碧水天藍里,記載著數百年的變遷。
踏著石板路,尋著悠悠古韻信步而來。眼前是廣袤的黃綠梯田,鼻腔里飄來鄰村炊煙,偶爾還能聽到一兩聲雞鳴犬吠。
清一色泥墻黑瓦的建筑,沿著山路盤旋而上的小道蜿蜒逶迤,與天空的白云交相輝映,繪出一幅清麗婉約的詩意畫卷。
好似鑲嵌一般,民宿恰如其分地放置在依山而建的古村里。高低錯落的路徑,盤旋回轉的廊道,延續了在古村中的行走體驗。石塊、瓦片壘砌的墻體透露出古拙的氣息。裹挾著古村歷史脈絡的水磨石,比江南水鄉還要更有那一絲意蘊。
古村記獨立整理自網絡
武義_園好玩的地方 _園活動/_園/ 江南古民居博物館,這里沒有酒吧街,沒有過于濃烈的商業氣息,品茶、聽戲、看字、陶藝、草編、自制春茶??僅是諸多民居的古典藝術之美就能讓人流連忘返。/漢服體驗/ 喜歡拍照的人當然不能。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