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臺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載,滋泉釣魚遇文王而聞名于世,姜子牙釣魚臺景區需要爬山嗎,史料典籍均有記載。唐貞觀年間:“太公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廟。”并植柏四株,至今猶存。
至清乾隆年間有廟宇17處,著名的有太公廟、文王廟、山門口、三清廟等,河東岸的釣臺遺跡,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賢臺以及飛瀑流霞,浪聲莫測。釣魚臺建筑風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
歷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生在商世,因見紂王無道,遂棄官出走,隱居在此,終日以垂釣度日?!敖烎~,愿者上鉤”成為后世人們的俗話。后來他終于被周文王發現。文王禮賢下士,親到伐魚河畔迎聘。于是,被尊為軍師的姜太公遂輔佐文武二王開創了在中國歷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業,自己亦名留青史。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古廟會。
在寶雞市陳倉區秦嶺山中天王鄉境內伐魚河。這里是商末姜子牙隱居垂釣的地方,因西伯侯姬昌訪賢于此,對姜子牙說“太公望子久矣”,故稱姜子牙為姜太公,這里的釣魚臺,稱之為姜太公釣魚臺。據《呂氏春秋》記載:“太公釣于茲。
釣魚臺及其所在的伐魚河谷處在秦嶺北麓。根據記載,太公釣魚臺有3處,初釣河南新安城東,繼釣陜西咸陽城西,后釣寶雞縣伐魚河谷,而三處中又以幡溪釣魚臺最為有名。因為,姜太公在此垂釣的時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謁,輔佐朝政,才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
姜子牙釣魚臺位于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境內。
從此以后,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唐代詩人李白、許渾,宋代詩人蘇軾都曾游覽于此,并賦詩記勝。唐代的釣魚臺就此建廟塑像,歷經3次重建,至今人們還可以看到“太公廟”、“文王廟”、“望賢臺”、“乞子崖”、“釣魚臺”等一些廟宇,祭釣堂、殿、廊、樓、臺和一石馱五柏等壯觀奇景。
釣魚臺位于寶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陜西?。〇|南40公里伐魚河上,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景色綺麗,歷史久遠,是古今中外頗享盛名的游覽勝地,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姜子牙(約前
《呂氏春秋》(水經注)有“太公釣茲泉”的記敘,民間亦有“太公背泉垂釣”、“周文王納諫邀賢”、“武吉代薪奉母”等傳說。古往今來,釣魚臺就以其盛名招待游客,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游此地,留下“夜入幡溪如入峽,照山炬火落驚猿”的名句。
姜子牙釣魚臺風景區是陜西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境內,在天王鎮的伐魚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巨石,傳說是西周姜子牙隱居垂釣之地,故而得此名。風景區內有姜子牙釣魚臺、中國西。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