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洪洞大槐樹景區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祖輩相傳、婦幼皆知。為了海內外數以億計的大槐樹后裔尋根祭祖的圣地,洪洞縣成為了億萬大槐樹后裔永遠錢花于心的老家。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圓旅游景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是全國一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祭圣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臨汾堯廟
AAAA級
堯廟,位于臨汾市秦蜀路南端,歷代均為國家級祭祀之所,臨汾哪個公園風景最美,自唐朝建造以來進行了多次,
尚書》獨載堯以來"。足見華夏文明自堯始。堯廟占地面積5336平方米,有殿宇100余間,始建于晉,歷代修建,規模漸增。現存儀門五鳳樓(光天閣)、堯井亭、寢宮等為清代建筑。堯井亭中水井,相傳為帝堯親手所掘,水清冽可飲。
3、臨汾華門景區*
企業回還是選路民香農家飯莊!路民香農家飯莊座落在張山營鎮西羊坊村,毗鄰延慶玉渡山風景區。到玉渡山售票處驅車三分鐘即到,龍慶峽驅車僅需十分鐘,古崖居驅車僅需十分鐘,世葡園區驅車八分鐘即到,世園會驅車十分鐘。飯莊周圍環境優美,景色迷人,。
AAAA級
華門,天下第一門,位于堯廟廣場的西面,錦悅城東南側。臨汾華門,是一座華夏紀念碑,位于堯都旅游區中心,占地150畝。山西南部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發祥地,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文明之門就是由堯舜開啟的,而華門就是為紀念帝堯統一華夏、開啟文明功、展現中華民族歷史源遠而建設的。因此,華門代表和體現的是中國最久遠的歷史文化堪稱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門”。華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門建筑。
4、臨汾仙洞溝景區
省級風景名勝區
山西臨汾旅游必去十大景點有云丘山景區、壺口瀑布、洪洞大槐樹、華門、蘇三監獄、姑射山、古城公園、丁村民俗博物館、仙洞溝風景名勝區、堯廟海洋樂園。1、云丘山景區 在臨汾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云丘山景區是很有趣味的地方,天然。
仙洞溝,山西省風景名勝區,位于臨汾城西35千米處的姑射山中,方圓40平方千米。仙
溝人文、自然景觀48處,由南仙洞、北仙洞、云雰寺三大古建筑群組成。姑射山屬于呂
1、臨汾市博物館 臨汾市博物館位于臨汾市堯都區鼓樓西街海子邊大云禪寺(俗稱鐵佛寺),成立于1964年10月,隸屬于臨汾市文物局。鐵佛寺始建于唐貞觀六年,歷代重修。現存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頂寶塔、藏經樓,。
梁山脈,這里山勢險峻,危產高聳,洞穴密布,蒼松翠柏圍裹,林木蔥郁。境內仙跡燦燦。
地貌奇待;堪稱晉西南第一大峽谷。在幽雅的環境中,南北兩處仙洞相呼應,兩洞中間橫臥
一條深達50米的壕溝,也即峽谷,溝南稱為南仙洞,溝北稱為北仙洞。
5、臨汾隰縣小西天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是一座佛教禪宗寺院,由明代東明禪師創建于明崇禎二年。初因大雄寶殿內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門額題“道人西天”,又為區別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位于臨汾市中心,為臨汾的代表性地標。大云寺(鐵佛寺)大云寺,俗稱鐵佛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康熙年間。寺院坐東朝西,三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頂寶塔、藏經樓等。金頂寶塔,為四面方形,塔高
6、堯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堯都區大陽鎮北郊村西。始建年代不詳,唐、元、明、清、民國均有損毀并修復,2007年修復重建。明清建筑風格,擁有木構牌坊、獻殿、戲臺、碑亭、鐘鼓樓、昭明堂、庸熙堂、配殿等建筑30余處,最大特色為如意斗棋疊架木構牌坊。
7、.臨汾古城大院*
古城大院在開放的古城公園內。古城公園是依托古城遺址而建,分東西兩園。西園
城墻,西沿濱河路,占地160畝,2010年建成,有青銅古城、名人廣場、元代戲臺等景觀
栽種樹木150多種,文化生態獨具景色。古城公園依托古城遺址而建,分東西兩園。西園東
臨城墻,西沿濱河路,占地160畝,2010年建成,有青銅古城、名人廣場、元代戲臺等景
觀,栽種樹木150多種,文化生態獨具景色。東園環繞西北城墻而建,占地180畝,2012年
以城墻修復和民居移建保護為重點,完成北區建設。
8、汾西縣師家溝村
師家溝村,這個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的村落,歷經240多年的風雨剝蝕,已經成為一處獨特的窯洞式豪華院落群。它的建筑風格具有典型的北方與山西的民居特色,分為主體和附屬建筑兩部分。師家溝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華,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師家溝位于汾西縣城5公里處,師家溝的清代窯洞民居群興于乾隆32年,相傳是由師家四兄弟做官發達后始建,兩百多年間,歷經幾代精心修筑擴張,形成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型、家族式的綜合體。師家溝,是一處可與名揚三晉的王家、喬家大院相媲美的院落。
9、臨汾古村襄汾丁村
中國傳統村洛
山西丁村,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城南4公里的汾河東岸,是一座具有典型明清民宅
建筑風格的古村落。村內現有明清民宅院33座,房舍498間,占去了村莊的大部分面積。
圖:山西丁村景區門樓山西丁村,以丁姓氏族聚居而得名。據考證,襄汾丁村民居最早的建
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最晚的建于民國年間,歷時近四百年,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有
座。山西丁村民居為保單位這些民居之所以能夠保護得如此完整,首先是丁村地處汾河河谷,丘陵縱貫,交通不便,較為閉塞,因此兵災匪禍.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