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心的粉絲會發現,最近幾周我們走了很多成都周邊適合徒步的路線。這是一項讓人上癮的運動,如果有可能我們想將#每周一山系列持續下去。
人一旦親近自然,五官就會變得敏感,比如,初秋山上的銀杏開始黃了、新核桃下來了、桂花紛紛落下,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香。
下過雨的叢林、泥土是軟的、空氣是潮濕的,能聞到青草和泥土混合的味道,耳邊有鳥叫和蟲鳴。
有徒步發燒友這樣形容「爬的過程中真的好累,心想我真是自找苦吃,何必呢,但爬完馬上就開始規劃下一次去哪兒,更加期待了」
這種矛盾心理精準刻畫出初級入坑者的我—越“菜”越有癮。
雖說徒步不專業,找路線其實還行,不信,看看我們剛走過的云頂山。
第一次聽說云頂山,是被網上千步梯所吸引,在檢索資料時看到有人建議,云頂山最值得打卡的就是千步梯以及看山上的廟宇和石城。
一路上下來,沒有看見幾個人,料想,又是一座被低估的山。
據資料記載,金堂云頂山,現存城門8座及甕城、一字墻、炮臺、軍營、天池等軍事遺址,是南宋末年四川軍民為抗擊蒙古軍隊而修筑的城堡,為宋末八大山城防御體系之一。
我們從成都北邊出發,導航位置是在淮口鎮云頂山腳的金鑫超市,40分鐘就到了目的地。沿著馬路,向右走約100米,便可以看到云頂石城四個大字。
兩邊有比較低緩的石階梯,從這里上山,是徒步的起點。
網絡上出圈的千步梯轉角便是。
爬山是很奇妙的,一旦上道就不甘心走回頭路,并且越往高處、深處走,就會覺得越有意思。
選擇徒步到山頂,路線其實很簡單,問了當地人,一條上山路,跟著就走就對了。
路程到四分之一,風景開始不同,一邊是田園農家,一邊是逶迤沱江,湖光山色的層次感就出來了。
很像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秋日,樹上掛著一些果子。
最好玩兒的是走在小道上不時碰到的小雞、小狗、鵝等,后來翻照片發現,許多生動的瞬間,小動物們才是重頭戲,有了它們,整個山林都活過來了。
云頂山中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其中最多的,當屬古柏,有千余畝,大的要五六個人才能圍住。
銀杏、桫欏、紅豆木、楠木、金鋒等珍稀古樹間雜其間,和朋友走走停停,光是辨識不同的植物,都覺得很有意思。
陡峭階梯不多,但持續的高強度有氧運動,還是出了不少汗,好在已經到了秋天,涼風習習,真的太舒服了。
第一次發現,成都周邊還有這么有意思的地方。
體力消耗一大半,路程也過半,剛好抵達云頂山山腰晴嵐亭,一些徒步愛好者選擇將車停在這里,上山。
山上有一座慈云寺,是云頂山的最高峰。
從寺廟各處的碑文中了解到,這是一座南北朝時修建的寺院,距今已經1800年歷史,為佛教一大禪林,清康熙時重修。
寺院建筑依山而建,廟宇借景優美,不用刻意辨別方位,穿過重重佛門就可以走到盡頭。
久遠的摩崖佛像、古樹古殿莊嚴肅穆,雖不是虔誠的信徒,卻也有一股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山頂的信號微弱,卻擁有難得的專注時光,仿佛到了真空區域,坐下來得到短暫的喘息。
下山路,沿著城墻,可以尋訪當年南宋遺跡、眺望沱江小三峽,不知不覺就順利返回到山腳。
回到文章的開頭,與那位徒步發燒友產生強烈共鳴,全程下來三四小時,體力近乎透支,又累又餓。
但爬完馬上就開始規劃下一次去哪兒,更加期待了。
-End-
?
圖片 | 小鎮君
* 原創文章禁止搬運,請聯系轉載
了解更多小鎮資訊,請關注大城小鎮Living。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