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雁蕩山多年,這個周日終于在煙雨迷濛中暢游了雁蕩。雁蕩山因主峰山頂有湖,而且蘆葦茂密結草為蕩,還有年年南歸的秋雁棲宿于此,故名雁蕩。可見雁蕩山是由兩種動植物命名的山,山名劇透了它的靜謐與靈動。
因為我們只給自己安排了一天的行程,所以出發前我們就計劃精游雁蕩山的“三絕”——靈峰、靈巖和大龍湫。雁蕩山在溫州樂清,距離寧波二百五十公里之遙。清晨五點多,我們一行五人就驅車出發了。
約上午八點多,我們到達靈峰景區。在靈峰景區的山腳下,一個前哨景點是一片藍色的花海,在花開正茂的馬鞭草花叢前不定格一下不留影一張,似乎對不起我自命“四明山小蜜蜂”的雅號。馬云顆粒無收的面容,卻有一個五谷豐登的靈魂。我自認只能解決物質溫飽的面容,卻在此時此地為自己的靈魂和精神擺了一道辛勤采蜜的譜。
合掌峰是靈峰景區的核心。它高聳入云,遠看外形輪廓如觀音的巨手合掌。而兩掌的空隙縱深處就是觀音洞,當地人早在自然景觀的鋪墊下,因勢利導,在洞中人工修建了一個觀音廟。四百余階陡峭的石梯阻擋不了 ,虔誠的游客和佛教信徒上下參拜的決心。
速游了峽深谷幽、峰奇崖險的靈峰,我們又來到了壁立萬仞、雄壯巍峨的靈巖。
宋代范宗尹留言:“一徑入幽,隨山幾縈盤。萬物蔥蘢,石溪響潺湲。”溪水下流,溪邊林蔭古道上我們一路上行。從天柱峰和展旗峰兩峰間走進去,里面深藏著一座千年古剎——靈巖寺,為整個靈巖景區增添了肅穆。
神經敏感者由此閱讀出:靈峰使人情思靈動,靈巖使人心境沉靜。我卻沒有同樣的感悟,也許是行色太過匆匆,我都來不及駐足留意莫言路邊石壁上的題詞。景區管理方揣度游人的心思,怕靈巖太過沉靜,就有了不定時“靈巖飛渡”的雜技表演。可惜,昨天我們去的時候無幸目睹飛渡表演者的風采。
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節奏下,我們又來到了大龍湫景區。水到絕處,成瀑布,是風景。大龍湫顧名思義是瀑布中的異類,它沒有黃果樹瀑布的雄壯寬闊,它雖有近二百米的高度落差,但飛流直下的氣勢明顯單薄纖細。它似一個妙齡少女水蛇般的細腰,盈盈一握,在風中裊娜。
那年慕名前去觀瞻黃果樹瀑布,人在百米之外也能聽聞水柱傾泄潭面的轟鳴聲。而這次觀望大龍湫,顯然沒有這樣的場景效果。當我抵近潭底,近百名游客的嘈雜聲還是壓過了龍湫的落水聲。我也恰好聽到身邊幾個小學生參差不齊地吟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而我在心里,此時比他們精確地默念起唐代詩人貫休的詩句:“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
1、購票須知根據防疫常態化工作要求,雁蕩山景區將按照“限量、預約、錯峰”的要求,確保景區開放安全、平穩、有序。由于疫情狀況實時變化,購買門票前請提前了解樂清市防疫政策,如有疑問請撥打防疫辦電話0577-62153307具體核實。
渴了,餓了,我們就在奔赴下一個景區的路途上或休息的片刻,吃點隨身攜帶的西瓜、楊梅、玉米、雞蛋等水果和食品。終于擠出來一點時間去游玩,下一個臨近“三絕”的景區——方洞景區。
1、游玩路線上午:靈峰景區(入口至觀音洞),三折瀑景區(入口至中折瀑);下午:大龍湫景區(入口至大龍湫),靈巖景區(入口至靈巖寺);晚上:靈峰夜景。2、門票價格雁蕩山每個景點單獨售票,開放時間:05:30-18:00,具體明細請。
也幸好方洞景區口有索道纜車可以上下乘坐,但是膽小如鼠的我,恐高心理這一關難以克服,不過為了節省大家共同的時間,只能閉上雙眼,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坐進去走一遭。上去以后,其間行走棧道所要支撐的心膽,已經在前三個景區的棧道行走中擴張和麻木了。但最后要渡過一座橫跨在兩個懸崖之間的百米鐵索橋,又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全新的考驗,戰戰兢兢跌跌撞撞,走在搖搖晃晃的鐵索橋,心律早已在胸腔里跳起大媽們的廣場舞。一去一回,盡是煎熬。
雁蕩山景區一日游攻略包括景點、交通、行程、時間安排。1.吸引我們主要游覽雁蕩三絕,從東到西分別是靈峰、靈巖、大龍瀑布。2.運輸雁蕩山景點比較分散,但是景點之間有免費班車,很方便。(1)從高鐵站到游客中心:高鐵站到游客中。
纜車坐上來的時候,景區工作人員已經交代,要我們五點之前務必返回坐纜車下去。所以,渡過鐵索橋,我們在另一邊懸崖平臺上只逗留了片刻,眺望了遠方,也順著指示牌俯視了這邊懸崖下遠方的一個湖。但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們下探究竟,只能就此打住原路返回,如果繼續走下去,并依此線路走向我們停車的地方,將更費周章。
雁蕩山有八大景區,500多個風景點。今天我們只游玩了四個景區,幾十個風景點。總體感覺山奇水秀,云霧繚繞,懸崖峭壁或挺拔、或陡峭、或險峻、或怪異。徐霞客在他的有生之年曾三顧雁蕩山,然而,局限于當年的科技水平,他可能到達不了,有些今天我們能憑借科技力量登領上去的絕高之處;他也無法想象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協助下,我們能一日快游四景區的高效率。這是我們作為現代人的大幸。
有人說,看慣的風景不是風景,人往往更容易,在陌生與熟悉的對比中發現美。這也是,人們一次次走向陌生、走向遠方的動力。一次次地親近陌生的遠方的山水,我們不求“林深見鹿,海藍見鯨。”的意外驚喜,我們只求發現美。
這一次旅游,雖是一場眼睛視覺上的豪門盛宴,也是一次狼吞虎咽快節奏視覺消化的文化快餐。移步換形,一景多變的靈峰夜景,我們無法回頭再去享受;其余未游的四個景區,我們同樣也來不及一一觀摩。雁蕩山——東南第一山,但愿再過幾年,我們再續前緣,再品余味,再盡余歡。
翁存豐
2022.6.20.夜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