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
“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這十個字將海南自然環境的天然美和社會發展的盎然生機鮮活地組成一幅意境圖。海南是中國內地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夏無酷暑,冬暖如春,自然、人文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全國最佳,是中國最“熱點”的旅游地區之一。
一說起海南省,人們往往把它和海南島畫等號,實際上這是很不全面的。海南省作為中國擁有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對中國的發展具有不可小覷的戰略作用。
從自然上來說,碧海藍天、熱帶雨林是它的象征;從歷史上來說,1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從文化上來說,這里有蔚藍的海洋文化、厚重的歷史積淀,是中國對外交往的橋頭堡;從現代進程來說,這里是中國最具發展前景的國際旅游島,有中國航天走向新時期的海上衛星城。海南,就是中國最光輝、最璀璨的南海明珠。
今天,海南十大著名景點,小編就來盤點一下截止發稿時,海南的六家5A級景區。你覺的哪個是最值得一看的呢?評論區告訴我吧!
三亞市南山文化旅游區(評定年份:2007)
南山文化旅游區位于海南省三亞市西南40公里處,是中國最南端的山,處處海天一色、蔥蔥郁郁,是一座展示中國佛教傳統文化的園區。其主要建筑有南山寺、南海觀音佛像、觀音文化苑、天竺圣跡、佛名勝景觀苑、十方塔林與歸根園、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素齋購物一條街等。
最出名的要屬海上觀音,三面皆朝海,雄偉莊嚴,每一面都拿著不同的法寶。中國傳揚千古的名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則更道出了南山與福壽文化的悠久淵源。在這里,人們既能領略熱帶濱海陽光、碧海、沙灘、鮮花、綠樹的美景,更能獲得佛教文化帶來的心靈慰籍,體味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樂趣。
最佳旅游季:11月-次年5月
特色關鍵詞:佛教
最適合人群:喜歡佛教文化的人群
南山為五指山余脈,古稱鰲山,海拔487米,山勢逶迤,遍野蒼郁。景區面臨一碧萬頃、煙波浩渺的中國南海,海山連綿,景色奇絕。南山歷史淵源流長:據佛經記載,觀音菩薩為了救渡蕓蕓眾生,發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長居南海愿”;唐代著名高僧鑒真東渡日本、日本著名遣唐僧空海西渡求學,均遭臺風所阻漂至南山,經駐留休整后,傳經、求學都獲得成功。因南海南山吉祥殊勝、神奇靈性,故佛家歷來視之為福澤圣地。
佛教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傳入三亞。唐以來,三亞地區曾經建有“大云寺”、“廣度寺”、“天元寺”、“天寧寺”等寺廟。南山歷來被佛家稱為吉祥福澤之地,與佛教文化有殊勝因緣,自唐代以來,這種因緣通過人、事、物、跡以不同的方式和形態表現出來,形成了千年一脈的傳承關系。三亞南山寺也是我國南端的佛教寺院,素有“海天叢林”之稱。寺院的晨鐘暮鼓、梵音佛樂,一遍又一遍地回蕩在南海之濱.…….
據佛教經典記載,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蕓蕓眾生,發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長居南海愿”。南山座落在南海之濱,因其形如巨鰲,被佛教界視為觀世音的坐騎,與觀世音“長居南海愿”有著密切的因緣關系。
相傳南山一帶海面歷來就是觀世音出巡之地,在三亞地區的民間傳說中,東部海上的蜈支洲島;是觀世音點化神牛而成;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是觀世音救護海上漁民的身影;南山東南側的東瑁島和西瑁島,是觀世音挑土填海救災時,扁擔折斷而灑下的兩筐土;西部梅山龍棲灣上的石柱、石井是觀世音的遺跡!
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受臺風所阻,于當年十一月漂流到南山登陸,修建大云寺,弘揚佛法,一年半后輾轉北上,終于在第六次渡海赴日獲得成功。
鑒真和尚是唐代佛教北派律宗的第三代傳人,是我國著名的佛學家、經文譯著家和旅行家。他的“東渡弘法”和玄奘法師的“西天取經”,是鼎盛的大唐帝國民間對外文化交流的壯舉,為傳播中華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海南好玩的景點有:文筆峰、富力紅樹灣濕地公園、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魚鱗洲自然風景保護區、海南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1、文筆峰 文筆峰,位于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丁湖路(龍湖出口西行3公里處)。景區內有大小仿宋。
如今的南山作為中國佛教文化新圣地,山海形勝,如世外桃源,有著殊勝的佛教因緣、長壽文化的悠久淵源。人未到,香已至。聞香識禪,悟道南山。喧囂浮世,何以動中求靜?焚香一,方知天遠地清!
三亞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評定年份:2007)
大小洞天風景區,原名海山奇觀風景區,古稱鰲山大小洞天,位于海南省三亞市區以西40公里的南山西南隅,總面積為22.5平方公里,景區已有800多年歷史,是著名的道教文化風景區。大小洞天風景區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風景區內仍有“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人足”、“試劍峰”等歷代詩文摩崖石刻。
最佳旅游季:11月-次年5月
特色關鍵詞:海景、山景、石景
海南值得觀賞的景點有蜈支洲島旅游風景區、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亞龍灣和天涯海角。景區內景色宜人且設施完善,能夠給游客帶來良好的休閑體驗,適合假期游玩。1、蜈支洲島旅游風景區 蜈支洲島旅游風景區座落于三亞市海棠灣內,。
最適合人群:喜歡自然風光的人群
南宋知吉陽軍的毛奎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大小洞天記》,文中稱:“吉陽形勢甲于海外。南山盤踞,氣象雄偉,意其中必有珠崖幽洞之奇,而屢加訪問未獲也。一日,屬權尉黎民志搜尋,始于周使君石船摩崖后山嶺得一石室,前瞰大海,后環曲港,峭壁在南,小洞附北,實為海山之奇觀。”而今,這段文字有摩崖文字留存。可以說,毛奎是海南大小洞天景觀的真正發現者。
那么大小洞天是因何被稱為道教福地呢?這是有緣由的。自唐宋以來,南山大小洞天即以神仙洞府著稱于世,與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島蓬萊、瀛洲、方丈相媲美,號稱南海仙島,曾吸引許多求仙問道之人。
據史料記載,宋代著名神仙道士、南宗五祖白玉蟾,因喜南山神秀,歸隱于此,修建道觀,傳播道家文化哲學思想。目前景區內留存有“仙壇”、“仙人足”等歷史遺跡,以及多處游記詩文。南宋淳祐年間,郡守毛奎就任于此,因性喜黃老、酷愛山水,于此南山屢加探訪,并先后發現大、小洞天。遂對這一景區進行開發,留有《大小洞天記》等石刻文字。
道家素有十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之說。現在景區海邊巨崖之下有一處“小洞天”,上有古釣臺。據《崖州志》記載,還有一處“大洞天”,洞內有石桌、石凳、小溪環繞,宛若仙境,且確實有人去過。但現今無人找到,充滿神秘色彩。
在大小洞天風景區,還有一些景觀是非常值得欣賞的。例如仙翁壽石,石頭上的“壽”字為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神仙道士陳摶所書,高2.15米。陳摶又被后人稱為“陳摶老祖”,有《無極圖》、《先天圖》、《指玄篇》等著作存世,對北宋道教影響很大。
陳摶善書五尺大字,此“壽”字由“人”、“壽”、“年”、“豐”四字構成。在此昭立,喻義壽比南山。此外還有可以遠眺的巖瞻亭、幾百年石刻流傳下來的海山奇觀、浩浩蕩蕩的《鑒真登岸》群雕,以及由石龜組成的“九九歸一”和恐龍化石等景觀。
其一,這是中國最南部的山,是名副其實、名正言順的南山。其二,南山大小洞天被視為南海的“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是道家隱居和修煉長生不老的地方,也是神仙真人之治所,是理想中的長壽之地。
其三,中國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海南的人口平均壽命最高,而三亞市的人口平均壽命為海南之首,南山又為三亞之最,目前當地86歲以上的老人達幾百人之多,可見這里是實實在在的福澤之地、長壽之鄉。
海南風景區十大景區是:蜈支洲島、南山文化旅游區、分界洲島、呀諾達熱帶雨林、天涯海角、大東海旅游度區、亞龍灣旅游度假區、西島、大小洞天、椰田古寨景區。1、蜈支洲島:屬熱帶海洋氣候,全年溫和氣爽,四季怡人,島上有2。
其四,南山大小洞天一帶集中分布有能成活數千年的長壽樹,被美譽為“南山不老松”的龍血樹。龍血樹屬龍舌蘭科常綠植物,白堊紀恐龍時代就已出現,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保護樹種。中國亦定其為珍稀瀕危植物,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
目前此樹種已瀕臨滅跡,但在三亞南山一帶卻生長著三萬株之多,主要集中于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樹齡逾千年的有兩千多株,最長的有六千年以上。福澤之地,養育千年古樹;神仙之山,氤氳萬古精靈。人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南山是長壽之鄉,“壽比南山”在這里當之無愧,“壽比南山不老松”正是這一景區的真實寫照。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評定年份:2012)
呀諾達雨林景區位于海南省三亞市,是名副其實的三亞后花園。景區集熱帶雨林、峽谷奇觀、流泉疊瀑、黎峒風情、熱帶瓜果、南藥、溫泉多種旅游資源于一身。擁有奇特的自然景觀、熱帶雨林的切身體驗、泉水的清甜、異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各種美食。呀諾達年平均溫度為24℃,景區內樹木郁郁蔥蔥,遮天蔽日。漫步雨林中,陣陣清新涼意,仿佛置身綠色大氧吧,連呼吸都變成一種享受。
海南景點排名如下:文筆峰、富力紅樹灣濕地公園、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魚鱗洲自然風景保護區、海南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1、文筆峰 文筆峰位于海南省定安縣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為海南省著名景點之一。文筆峰。
最佳旅游季:11月-次年5月
特色關鍵詞:熱帶雨林
最適合人群:喜愛穿越雨林和體驗驚險項目的人群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自治縣三道鎮農場,總面積45平方千米,始建于2008年,是以天然自然景觀為基礎,融會“雨林文化、黎峒文化、南藥文化、生肖文化等文化的一個“雨林觀光、文化風情、休閑體驗、健康養生”為一體的大型觀光休閑度假旅游區。
走進&34;,會領略到在別的地方,難以見到的大海、林海、山海、云海匯聚一起的&34;,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與驚奇。駐足其間,你會感到這里云封霧鎖,溝壑深幽,泉瀑密布,各具美質。她的美麗而神奇、幽深而神秘、莊嚴而神圣,讓人驚嘆不已,流連忘返。
云霧彌漫,層林盡染,湖隱山間,山懸湖上。別墅群依山而建,畔湖而居,沿著山體的層次錯落有致地靜坐在山上,周圍蔥郁的山高低起伏環繞,煙霧繚繞,猶如一幅水波丹青在眼前暈染。
這里是黎苗少數民族聚集區,祖祖輩輩長期在一個封閉、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生活、棲息、勞作,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他們既保留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有創造出與熱帶雨林、與深山峽谷相適應的文化,充分反映人與自然、人與雨林那種和諧而又神秘的關系。
&34;讓你欣賞到以雨林植物特色為主的&34;,這包括由板根奇樹組成的&34;、由獨木成林的&34;、由藤曼組成的&34;、由活化石樹蕨組成的&34;、由檳榔樹組成的&34;,由桄榔樹組成的&34;等景觀。
特別對于沒有到過熱帶雨林旅游的人們來說,在這里,你會看到目前在海南發現的最大的桄榔林,看到有著上億年歷史的活化石樹蕨,看到你一生罕見的巨大仙草靈芝……
在國內乃至世界文化旅游園區中,特別是熱帶雨林園區中,還沒有一處以雨林圖騰和生肖文化為主題內容的園區,恰恰正是呀諾達的自然環境的原始、神秘、神奇,以雨林圖騰、生肖文化和遠古神話,與其相配套的文化內涵,是再融合不過了。
在山水之間,享受綠蔭里的時光,讓斑駁光影點綴著此處寂靜之地。當你凝神靜心,仿佛可以聽到雨露滴落、花草呼吸的聲音。
走在集108米長的360度懸空玻璃云臺,與257米懸崖玻璃棧道于一體的哇哎嚕玻璃觀景平臺,身踞海拔450米高的五指山秀麗余脈,面向壯美南海,全長365米,最大落差近200米。即可沉浸式感受山海天地間的溫潤交織,又可體驗“碎裂”、“百花齊放”、“抓魚”等十余種人工智能5D特效,暢享聲、光、電帶來的或驚悚駭人或愜意清新的實時互動體驗,成為北緯十八度熱帶雨林之巔,極致浪漫的天空之境與驚險刺激的忘我之境。
去萌寵樂園,看“神獸”羊駝、藍孔雀(印度孔雀)、長耳豚鼠(阿根廷長耳豚鼠)、刺豚鼠、草原犬鼠(土撥鼠)、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水豚(巴拿馬水豚)等眾多萌寵入駐呀諾達雨林,只為萌化你的心,給你帶來更多新奇美好體驗。
在雨林童話劇看《白雪公主歷險記》除了白雪公主歷險記舞臺童話劇劇目,還在講述故事內容的同時也傳遞了正能量和防騙小知識,通過趣味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們充分理解生活中保護好自己的重要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親子舞臺童話劇。
在千懸崖觀海秋千,體驗垂直高度達300余米,秋千8米高,最大擺幅150°,最大擺徑20米,可蕩出天際的打秋千;或是“踏瀑戲水”是沿著縱深1.2公里、落差200米的夢幻谷走水路向上而行,途中急流、怪石、瀑布、巨樹會讓你熱血沸騰,穿上草鞋、帶上頭盔在教練的帶領下闖關逆流而上。這么多的美景和體驗項目,你是否心動呢?
分界洲島旅游區(評定年份:2013)
分界洲島是中國首個海島型5A級旅游景區,是集海底、海上、空中為一體的立體型、多資源旅游景區,是海南省最早開發開放的無人居住型海島旅游區。由山、海、島相融合的獨特資源構成,擁有眾多獨特自然景觀,景觀特色鮮明,吸引力強。
最佳旅游季:11月-次年3月
三亞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位于三亞市以西40公里,始創于南宋(公元1187年),是海南省歷史最悠久的風景名勝,是我國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勝地,被譽為“瓊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勝”。旅游區自古因奇特秀麗的海景、山景、石景與洞。
特色關鍵詞:熱帶島嶼、水上項目
最適合人群:喜愛沙灘、潛水等項目的人群
分界洲島位于海南陵水縣東北部海面上,此島海水清澈可見度達5~10米,岸上觀看可將海水的顏色分為3層分別為碧藍、碧綠、深藍,因此是潛水的好去處。這里是萬寧市與陵水縣分界嶺,兩個縣市的分界碑就在這山嶺上,因此被稱為分界洲島。
分界洲島是海南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也是瓊南、瓊北的自然地理邊界,同時也是海南島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區域與漢族區域重要的人文分界線,更是調節情緒、感悟人生的心靈分界線。
天生麗質的分界洲島是個擁有熱帶原始島嶼所有地貌特征,與海、與天,連成一片,大美無言,緊鄰海南島,從容地舒展著自己的美麗。這里有明亮松軟的海沙,湛藍的大海,稀有的海洋生物資源以及各種特色海洋旅游項目等。
除了為數眾多的水上娛樂和運動項目,投喂魔鬼魚(蝠鲼)可以零距離靠近這個扁圓平闊如隱形轟炸機般的溫柔異形,輕撫光滑的背部,然后將小魚慢慢從水下遞到它位于腹部的大嘴,體會它吸食的過程,很有治愈系的感覺哈!
分界洲島的潛水條件得天獨厚,這里的海底除了大量保育良好的活體珊瑚礁群外,還有神秘的古代沉船、七福神像、海底村莊、老舊戰斗機和其它多彩的海洋生物等,被國際專業潛水組織認為是“海南最適宜潛水的海島”。
分界洲島不大,在休閑沙灘游蕩不到二十分鐘就可走個來回,即便從登山環島棧道瀏覽全島風光也不過一小時左右,因此除了體力特別差或是老年游右,大家并不需要另行購票乘坐觀光電瓶車。
分界洲島的南側是陡峭筆立的懸崖,嶙峋的亂石參差堆疊,海風也甚是強勁,不少怪石竟是搖搖欲墜,名曰風動石。在這里曬著北緯18度的驕陽,吹著南中國海的海風,頭頂碧空如洗的天空,眼望煙波浩渺的大海,椰林輕搖曳,雙面石開顏,眼前呈現出一幅絕美的畫卷。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評定年份:2015)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檳榔谷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蘭花小木屋、黎苗風味美食街七大文化體驗區構成,風景秀麗。景區內還展示了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名錄。檳榔谷還是海南黎、苗族傳統“三月三”及“七夕嬉水節”的主要活動舉辦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最佳旅游季:11月-次年4月
特色關鍵詞:黎族文化
最適合人群:喜愛探索少數民族文化的人群
海南檳榔谷位于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距三亞市中心28公里。景區坐落在萬余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檳榔林海,并置身于古木參天、藤蔓交織的熱帶雨林中。檳榔谷因其兩邊森林層巒疊嶂,中間是一條延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而得名。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而最早的黎族部落,他們就生活在與世隔絕的深山老林里。檳榔谷曾是黎族“野人部落”居住的地方,因此檳榔谷也被稱為“野人谷”。早期的黎族部落,他們大概有200多人,過著原生態的生活,主要以狩獵為生。
來到檳榔谷,看到這里有許許多多的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典型的傳統民居,它的外形就像一條被倒扣的船,在當地語言中被稱為“隆勾侖”。現在保留下來的船屋大多年代比較久了,主要用竹子木頭、黃泥、稻草和茅草等建造而成。
船形屋有高腳船形屋與矮腳(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外形像船篷,呈拱形。船形屋的建筑特點是,平面呈縱長方形,兩端山墻設入口,屋蓋一般是半圓拱形,房屋的輪廓像是一條倒扣的帆船。這類房屋不設窗戶,只從兩端開門,前面有一個陽臺,置一個樓梯供上下,進門后整個“船”身分為三節,像三個艙,各有小門相通,第一節是“廳”,設有閣樓,存放糧食與雜物、家什等;第二節是臥室,除了放床以外,還放火灶,作為蒸酒或烤火之用;第三節面積最小,開一個后門,是每天舂米和放置生產工具、雞窩的地方。
從開始的“野人部落”到現在的文明社會,黎族人也不斷地發展著。最開始,他們吃生肉,后來學會了“鉆木取火”開始食用熟食。最開始,部落生活在深山密林里,男的下身穿著粗布褲子上身則光著,女的則穿著草裙用粗布抹胸。漸漸地,他們學會了用樹皮制作衣服,現在在檳榔谷還能看到樹皮衣和樹皮帽。
早在宋代就有史書記載黎族制作樹皮布。北宋樂史《太平寰寰宇記》卷一六九“瓊州”條云:“有夷人無城郭,殊異居,非譯語難辨其言,不知禮法,須以威服,號曰生黎,巢居深洞,績木皮為衣,以木棉為毯。”清張慶長《黎岐紀聞》進一步闡明:“生黎隆冬時取樹皮,捶軟,用以蔽體,夜間即以代被,其樹名加布皮,黎產也。”
走在檳榔谷里,當地人和你打招呼的方式也十分特別。他們一般會豎起右手的大拇指,然后很熱情地和你說“波隆”。“波隆”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檳榔,有美好的寓意。古老的黎族文化中,還有一條是讓現代人比較驚訝的文化現象,那就是黎族人從少女時代開始就會開始在身體上和臉上紋上一條條花紋。
在當地人眼里,少女紋臉紋身是美的象征,紋身紋面后的少女還能更容易找到對象。現在在檳榔谷里,偶爾還能見到年紀大的黎族阿婆,她們臉上和身上都能看到年輕時候就有的花紋。在古代,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少女紋面可以保護自己在打仗時不被搶奪。
神秘又奇特的海南檳榔谷,如今成為著名的熱門旅游景點,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感受特色人文風景。這里曾居住著“野人部落”,少女“紋臉”穿樹衣,看著村子里原生態的船形屋和百年谷倉,體驗著特色黎族非遺文化,想必這也是來海南旅游的一大收獲吧。
海南省三亞市蜈支洲島旅游區(評定年份:2016)
蜈支洲島古稱“古崎洲”,又名情人島。位于三亞市區北部海棠灣的海面上,北與南灣猴島遙遙相對,南鄰亞龍灣,距海岸線2.7公里,方圓1.48平方公里,呈不規則的蝴蝶狀,東西長1400米,南北寬1100米。蜈之洲島四周海域清澈透明,海水能見度6—27米,是國內最佳潛水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的“馬爾代夫”。
最佳旅游季:11月-次年5月
特色關鍵詞:熱帶島嶼、水上項目
最適合人群:喜愛沙灘、潛水等項目的人群
蜈支洲島,從上空俯瞰呈天然的心形,宛如綻放在南海之濱的璀璨之星,是國內首座集海上娛樂、特色潛水、高端酒店、美食餐飲與休閑觀光于一身的海島旅游度假勝地。島上有2700多種原生植物,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周邊海域珊瑚種類豐富,活珊瑚覆蓋率高;又位于世界旅游勝地的黃金緯度——神奇的北緯十八度,宜人的熱帶海洋季風氣候,讓身心在此詩意棲居。
蜈支洲島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引進國際先進的海上娛樂設備,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海島旅游新標桿。其潛水、拖傘、摩托艇、動感飛艇、海天飛舞等系列高端產品帶您上天入海,欣賞繽紛珊瑚與群魚環繞,縱覽海天一色,釋放速度與激情。
碧水藍天、陽光沙灘是千千萬島嶼的代名詞,而蜈支洲島遠不止這些,它是浩瀚南海之上的瑰麗小島,是集“海上、陸地、空中、水下”四棲游玩產品體系為一體的海島樂園,是無比浪漫的“情人天堂”。
一直以來,蜈支洲島都以清澈見底的海水聞名,登島的游客感嘆:在綿長的海岸線上,沒有一種海水能如此燦爛,綠得像翡翠,藍得像寶石,把整個大海染得層次分明。岸邊的沙子是珊瑚風化留下的財富,潔白如瑕,細膩柔軟,踩在上面一點兒也不硌腳。潛入深海,看那些形態各異的珊瑚與馬鮫魚、石斑魚、海參、對蝦、夜光螺及五顏六色的熱帶魚,簡直就是潛水愛好者的天堂。
因為風景太美,島上刺激、豐富的游戲項目常常會被人忽略。但是,去蜈支洲島,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這些“海、陸、空”項目。景區的豪華環島潛、珊瑚礁潛水、趣玩潛水項目,能讓你零距離與海洋生物接觸,發現海底世界的神奇魅力;動感飛艇、海天飛舞項目,讓人隨海風飄揚,在大海上放飛自我;直升機環島、空中飛人、彩虹拖傘項目,更可以讓人以“上帝”的視角俯瞰蜈支洲島。不論是好奇心十足的潛水探索者,還是勇敢狂熱的極限達人,都能在島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游玩歸宿。
喜歡風景的人,一定會被蜈支洲島的情人島吸引。這里有細軟的沙灘、清澈的海水、迎來送往的潮汐和渾然天成的奇石。若你悠閑地在這里走上一走,感受夏季的海風,遠望漸變而去的海色,不經意間就能打發一整個上午。
結束語
海南的自然風光,不僅僅是存在于島上,更是一個全面的、多方位的自然奇觀的綜合。在海南,山岳縱橫,河溪流淌,雨林常青,四季花開,碧浪翻滾,銀沙如雪,群島星羅………五指山、黎母山、尖峰嶺、銅鼓嶺、東崗寨、石山火山群、亞龍灣等構成了最為壯觀的海南自然風光。無論是雨林資源還是珍稀動植物,都在這里演奏著一曲高昂的生命贊歌,為人們帶來一片能夠真切親近自然的樂土。
海南的美,不僅僅是自然風光的美,更是一種完全融入這片自然風光中熠熠生輝的人文之美。在幾千年人類活動的歷史過程中,海南從最早的蠻荒瘴癘之地,發展到積淀了深厚文化內涵的海洋大省。這其中,在海南島生活的先賢們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五公祠到東坡書院,從海瑞到丘濬,海南島人杰地靈,培養出了一代代具有海洋一樣寬闊胸懷的精英人物,也在海南這片熱土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印記。五公祠、東坡書院、天涯海角、宋氏祖居、洋浦鹽田等,都是海南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
被人描述"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林最風光"。風景區環境優美,海水清澈。是天然海水浴場,可開展各種沙灘運動和水上活動。區內已建有旅游碼頭、海濱度假村、海鮮坊多處。淺海盛產龍蝦、對蝦、石斑魚、鮑魚等名貴海鮮。 交通指引: 海口-東。
海南,又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在海南,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海島文明,在海南,他們有著迷人的風俗習慣,他們有著讓世人驚詫的民族服飾和生活技藝。海南的民風淳樸,在更多的地方,保持著固有的生活狀態。今天,海南的民俗文化已經成為了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小洞天旅游區,位于三亞市區以西40公里的南山西南隅,總面積為22.5平方公里,景區已有800多年歷史,是著名的道教文化風景區。大小洞天風景區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風景區內至今仍有“小洞天”、“釣臺”、“。
星說旅游,一個“披掛上陣”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軍,有時要學會放慢腳步,細細體會這里所散發出來的那種味道。這種味道是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漫步在街頭巷尾,去學習、去體悟。
旅行不僅僅是看景、釋放壓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獲、有所感悟。也許你還在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許還在為生活瑣事、感情糾結而煩悶,此時,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嗎?
生活中的每個人,不論是誰,如果想要獲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勞的石匠與其妻巧手繡娘一樣。換句話說,就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一個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獲。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煩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寬闊,而你也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內容僅為個人見解,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期待各位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本文禁止轉載或摘編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