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素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其中這第八洞天指的就是茅山的“華陽洞”。
《茅山志》載:“大天之內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其第八則此洞也。”故華陽洞有“第八洞天”之稱。洞口上方石刻“華陽洞”三個遒勁有力大字,面積達3.5平方米,為蘇東坡手跡。洞口石壁周圍布滿了50余處能清晰辨認的唐朝至清代的摩崖石刻,為江蘇省一級保護文物。
華陽洞20多年間經歷兩次開發,含山縣華陽洞景區介紹,近年才對外開放。洞中不僅留存著文人墨客的足跡,更有著歷代求仙問道者的傳說。
茅山華陽洞處于積金峰與大茅峰所夾山谷走廊之上,面對元符萬寧宮,前臨楚王澗,背靠大茅峰前的老虎崗,四周幽洞密集,怪石林立,山水秀美,洞內素有“仙氣”,負氧離子含量很高,是第一福地中的福地。
華陽洞是褒禪山主要景觀,洞內自然景觀琳瑯滿目,爭奇斗姿,各顯其妙。宋朝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當年慕名游覽,舉火探洞,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褒禪山景區的核心景點華陽洞,非常值得入洞一覽。洞口看著并不顯眼,兩邊各有一個。
據清《茅山志》載,華陽洞共有東西南北5個洞口(南有2個),也稱五便門,三顯二隱(東西二門未顯)。五個洞口相互連通,洞中央是長形洞室,上方有天窗,日月星辰的光輝能從天窗照入洞內。
南面另一個洞口,被稱之為茅洞,在元陽觀石壇下,即南面之西便門。二茅真君茅固曾經說過:在大茅峰的南面有一小洞,是華陽洞的南便門,只有誠心向道的人禮之,并在有二個太陽照至山上的時候,洞門便打開了。
世界上最壯觀的溶洞——華陽洞 華陽洞位于郴州市北部的華山風景區,是中國最重要的溶洞之一,也是被稱為“世界上最壯觀的溶洞”的名勝。游客在洞中可以看到大小各異的鐘乳石、石柱、石幔、石河等自然奇觀,還會欣賞到與洞景。
二茅峰的東面山坡上有一小洞,是華陽洞的東便門,洞口小如狗洞,勉強可以容人一個通過,洞內愈向前愈寬闊,洞口外用石塊掩塞,留有一個如杯口大的小孔,里面有山靈守衛。
是馬鞍山著名旅游勝地。主要景點有太白樓、林散之藝術館、三臺閣、三元洞、蛾眉亭、李白衣冠冢、翠螺灣、廣濟寺。2、褒禪山華陽洞風景區 褒禪山歷史悠久,景致宜人,山色翠靄,四面如圍,是馬鞍山最有名的景點之一。登褒禪。
華陽西洞在積金峰東嶺下,也就是現今在開發的洞口。人們通常所說的華陽洞都是指這個洞口,這里便是華陽洞的西便門,陶弘景曾這樣描述說:在積金峰的東面有一橫壟,上而都是奇形怪狀的石頭,在西南面有一大石壁,壁下有洞,進入數丈之后便漸漸狹小,人無法進入,洞中有颼颼冷風吹出。
良常洞是華陽洞北大便門,在良常山北。
以上記述的五個洞口,除目前在清理的西洞口外,其它四個洞口都難覓蹤影,而據陶弘景的記載,西洞是一個隱洞,人也是無法進入的。
所以迄今為止,華陽洞雖久負盛名,但洞內的景觀依然是未解之謎。
1986年茅山道院對華陽洞進行了首次開發,歷經4個月排淤勘探,深入120米,清淤210平方米。因洞內壁陡積水,施工難度大,險情多而止。洞內秘密未能揭開。2003年六月,茅山風景區又開始對華陽洞進行再次開發。隨著華陽洞二次開發工程的不斷掘進,這個被古代道家譽之為第八洞天的“金壇華陽洞天”,即將掀開她那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示她那真實面容。
華陽洞(古名花陽洞)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是褒禪山旅游區的主要景觀,為國家首個3A級景區,在2014年12月31日被評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洞深1600米,“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