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古以來,牡丹以“國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稱,艷冠群芳。唐代劉禹錫《賞牡丹》詩云:“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而每到“谷雨三朝賞牡丹”之時,花如海,人如潮。銅陵鳳凰山下牡丹園,這里不僅有象征青年愛情的“皖江絕景相思樹”;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滴水崖;而且還有金牛洞古采礦遺址;有鳳凰落腳石等旅游景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四月的鳳凰山村,實可謂是一幅“時代生花筆,寫活春光美”的銅陵田野風光之畫卷。那盛開的牡丹,色彩鮮艷,清香溢人。牡丹芳容初露、花蕊嬌艷欲滴,聞香而來的賞花客絡繹不絕。正如白居易的詩里所寫的,銅陵鳳凰山風景區規劃,“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近日,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我和攝影大師劉榮勝、江積富3人相約,驅車來到銅陵鳳凰山下牡丹園采風,尋找鳳丹牡丹花的蹤跡,捕捉鳳丹牡丹花的氣息,拍攝銅陵“國色天香”的芳姿神韻。
我們到達鳳凰山風景區約在清晨6時20分左右,園區工作人員還沒有上班,我們就把車子直接開到園區尾砂壩下面公路邊停下,下車后各自背著相機走進牡丹園。這時我看到,少數村民陸續走出家門,有的拎著小桶,有的端著臉盆,三三兩兩地來到園區的小河溝邊洗滌,在我的耳邊響起了久違的棒槌聲。我們手端著相機漫步在牡丹園里,映入我們眼簾的正是“好雨知時潤萬物,和風撲面花徑綠。又是一年春深處,姹紫嫣紅入畫圖”的畫面。置身于鳳凰山下牡丹園中,頓使我想起唐代詩人李正封的“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佳句來。這里早已成為“國色天香”的海洋,美不勝收。“春來誰做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那一朵朵盛開的鳳丹牡丹花,在晨露的滋潤下,似出水的芙蓉,青翠欲滴,尤其是那潔白的鳳丹花蕊,更是嫵媚嬌艷,清香溢人,引得我們三人圍著牡丹園轉來轉去,各自選擇不同的角度,拍攝鳳丹牡丹花的美艷。而那朵朵躍然枝頭、凝妝昂首、次第怒放的鳳丹牡丹花,與那星星點點遲開的油菜花對映著,把鳳凰山村裝扮得更加壯麗俊秀,一一刻印在我們相機的鏡頭里……
公園室外牡丹區占地30畝。除了洛陽紅、洪虎、肉蓮、尹紅喬堆、武隆彭勝等9個顏色的50多個品種外,還引進了新的稀有品種牡丹,包括紅色的“虞姬莊妍”、粉紅色的“雨后的風景”、品紅色的“霓虹煥彩”、黃色的“越來越黃”。
我已有兩年的四月沒有來鳳凰山下牡丹園拍攝鳳丹牡丹花了。鳳凰山景區建設得越來越壯觀了,鳳凰山下牡丹園的牡丹培植得越來越嬌艷了,鳳凰山村裝扮得也越來越美麗了。雖說由于受到今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錯過了拍攝鳳丹牡丹花的最佳時機,但我們還是欣賞和拍攝到了鳳丹牡丹花別樣的美姿。上午8時許,我又沿著園區的石條路獨自來到 “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滴水崖下牡丹園。滴水崖,又稱潑珠崖。崖長約300米,崖高平均約25米,一泓清泉從崖頂30多米高處直瀉而下,落入崖底。滴水崖泉水形態的壯觀,隨著季節的更替,再加之鳳丹牡丹花的裝點,真可謂“鮮花與泉水共輝”。滴水崖下牡丹園中央有一尊“牡丹仙子”銅雕塑,雕塑四周是正在盛開的比較名貴的牡丹花。佇立在這里舉目眺望村莊,好一幅“牡丹花滋潤的小山村”畫卷映入我的腦海里。雖說這天不是雙休日,仍有不少市民三個一群,五個一團,戴著口罩陸續走進鳳凰山下的牡丹園,一邊觀賞牡丹花的美麗,一邊相互拍照留影,園區也開始熱鬧起來了。
2、銅陵鳳凰山風景區 銅陵鳳凰山風景區以牡丹文化和銅文化為主,是銅陵家喻戶曉的旅游勝地。鳳凰山及周邊區域既是國內三大名貴牡丹基地之一,也是悠久礦冶歷史的最好見證,是集文化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生態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旅。
在風景秀麗的鳳凰山下的牡丹園,3個小時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我們一邊觀賞鳳丹牡丹的神韻,一邊拍攝鳳丹牡丹的芳姿,不僅能使我飽賞春光之美,鳳丹牡丹之艷,而且更能讓我體味到舒展心靈后的愉悅與幸福,領略美的山,美的水,美的花,美的心情。完全可以說,四月的鳳凰山村,是蕩漾在古詩里。美出了智慧,美出了哲理,美出了幸福,美出了和諧,美出了快樂,足以讓游人參透“滴水崖”的厚重底蘊,領略“相思樹”的千般情態。而在我的感覺中,鳳凰山村的姿影,鳳凰山村的風韻,鳳凰山村的美麗,一旦飄搖在相思樹下,便讓我沉浸在“淋漓盡致、悅目賞心、舒張有致、大美怡人”的意境中……
答案:5月18日去銅陵鳳凰山看牡丹花仍然可以看到,但是花期可能已經結束或接近尾聲。解釋:銅陵鳳凰山是著名的牡丹花觀賞勝地,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銅陵鳳凰山牡丹花的盛花期,此時山上盛開著各種顏色、形態各異的牡丹花。
信息來源:魅力義安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