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富縣
富縣,古稱鄜州,位于陜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富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陜北小關中”之美稱。
富縣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縣,是陜西歷史文化名城、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國重點文物縣城、全國良好農業示范縣、中國金融生態縣和中國十大進步縣。
第一景寶室銅鐘 富縣寶室寺銅鐘,鑄造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以誕生最早 而享譽天下第一古鐘的美稱。銅鐘重1500公斤。一九五六年八月六日由 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名勝古跡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 鐘原為寶。
富縣屬渭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東靠黃龍山系以晉師廟梁為界與宜川相鄰;東南和南部與洛川、黃陵相連;西隔子午嶺、關山梁與甘肅省的合水、寧縣毗鄰;北緣丘陵溝壑與志丹、甘泉、寶塔區接壤。縣域總面積4182平方千米,居陜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全縣轄8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241個行政村。
富縣轄8個鎮、5個鄉:富城鎮、茶坊鎮、牛武鎮、交道鎮、羊泉鎮、張村驛鎮、直羅鎮、張家灣鎮、鉗二鄉、吉子現鄉、南道德鄉、寺仙鄉、北道德鄉。
風景如畫
富縣塔
位于富縣城西北500米左右的西山坡上。塔身為磚結構,面向正東。平面呈四邊四角,每邊長8米多,直徑8.5米,塔高32.8米,分為十層。塔內有方形小室直通頂層,原筑有木梯可以攀登。塔外每層均辟有門,第四層東門兩側還飾有窗戶。第一、二層轉角及補間兩處均飾一朵斗拱,為把頭絞項(即一斗三升)、第二層大斗斗口出要頭,作批竹昂狀。第三層飾一大斗也作批竹昂狀要頭。第四、五層僅各飾一大斗,上承檐枋。第六層以上無斗。據此推斷,富縣塔為唐代建筑。塔下臺地上有清代《重修準提庵碑記》一塊,上書,在此“俯視山水,豁然在目。嘯風吟風,披襟選勝......”。這里是欣賞山水風景的好地方。
秦直道遺址
跨越陜、甘、蒙三省的古秦直道,全長700多公里,南起陜西咸陽市經延安黃陵縣、富縣、甘泉縣、志丹縣、安塞縣朝北直抵內蒙包頭市,其中在富縣境內共125公里,尤以張家灣鎮9公里路段因其道路平整、筆直,平均寬度50米,最寬處比古羅馬大道寬出數倍,故被譽為“陜西最美的騎行路線”之一,也是途步愛好者的最愛。
觀自行車精英挑戰賽 游延安富縣古秦直道
石泓寺石窟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城南富縣城西65公里直羅鎮川子河北岸。坐北面南,依崖而鑿,共有洞窟10個,小龕65個,石造像3371尊。
現存洞窟10個,小龕65個,石造像3371尊。西邊除一個造像已毀的道教窟;及兩個空窟外,有造像的為7個洞窟。這7個洞窟分布在長達70米的山崖上,最大的寬10.3米、高5.4米、深10.7米,最小的寬1.2米,高1米,深2.1米。從窟內題記看,此窟始鑿于隋大業年間(605-618),唐、宋、金、明各代都有雕鑿。窟號從東向西依次排列。
直羅鎮
1. 紅巖國家地質公園 富縣紅巖地質公園位于陜西省富縣城南東南面15公里處,地處秦嶺山脈東側,為秦嶺北麓的一部分,是我國首批公認的國家地質公園之一。這里有壯觀的紅色深峽谷、黃色沙巖柱、白色石灰巖、灰色的火山巖等不同類。
直羅鎮位于富縣西川距縣城52公里處,葫蘆河中游, 309國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方便。境內山青水秀、林草豐茂,渠溪成網、稻成方、米糧飄香,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稱,是著名的直羅戰役所在地。全鎮轄14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209人, 耕地面積15673畝。
子午嶺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于中國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西端,形成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既緩解了西北季風的入侵,又阻擋了風沙南移。保護區的保護對象主要是黃土高原稀有的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資源。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多樣的植物和優良的植被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良好棲息地。保護區內有蓮花寺石窟、二將城遺址、打扮梁、八面窯遺址、富縣寶塔、清水河濕地等,除此之外,保護區的秋景也是非常迷人的。
休閑、自然、觀光、自然保護區
太和山
富縣太和山久負盛名,原名鳳凰山,發源于白云山山脈,自北向南蜿蜒數仟里伸展到富縣城北。太和山山勢陡峭,氣勢雄偉。山之左右兩側,極對稱的伸出兩座側峰,猶如兩條蒼龍,與挺拔渾圓的太和山山峰形成二龍戲珠之勢,山下五條河流、五條道路在山前穿梭而過,形成五水、五路相交之勢,富縣古稱“五交城”,即得名于此。更有趣的是,站在山頂俯瞰,周圍東山、西山、柏山、駱駝山四座山的山峰不但低而且皆面朝太和山,形成四山朝拜的景象。山腳下緩緩流過的洛河,在沙粱和縣城之間繪出一副逼真的太極八卦圖。游人觀此殊景,無不心曠神怡,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杜甫和羌村
杜甫羌村舊居據《鄜州志》記載為杜公窯。距羌村四里處有一塊巨石,刻有“少陵舊游”四個大字。為明御史中丞王邦俊所題。清道光《鄜州志》錄存任于寧一首題為《羌村》五言律詩:“寂寞羌村路,少陵不復游。客來山欲暮,人去水休流。遺詠殘碑在,錄幽太洞留。悠悠無限意,俯仰已千秋。”一九四一年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在視查富縣時,寫下《杜工部遺居羌村》詩一首:“滄落洛水毀鄜城,陜北富縣離西安有多遠,溝通于今尚縱橫。落上詩魂千古在,我來何處訪羌村?”對杜甫表示了深切的懷念。
杜甫羌村舊居據《鄜州志》記載為杜公窯。距羌村四里處有一塊巨石,刻有“少陵舊游”四個大字。為明御史中丞王邦俊所題。清道光《鄜州志》錄存任于寧一首題為《羌村》五言律詩:“寂寞羌村路,少陵不復游。客來山欲暮,人去水休流。遺詠殘碑在,錄幽太洞留。悠悠無限意,俯仰已千秋。”一九四一年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在視查富縣時,寫下《杜工部遺居羌村》詩一首:“滄落洛水毀鄜城,溝通于今尚縱橫。落上詩魂千古在,我來何處訪羌村?”對杜甫表示了深切的懷念。
《延安·富縣·開元寺》陜西名勝簡介 在富縣城西北開元坡。開元寺,據《一統志》所記,為唐玄宗李隆基開元(713—741年)年間所建,故稱開元寺。據《雍勝略》記載,鄜縣開元坡“上有開元寺,白松甚奇古”。
柏山寺塔
柏山寺塔位予富縣城西北50公里處的直羅鎮柏山之上,屬宋代建筑,塔為十一級八邊八角形樓閣式磚塔,通離43.2米。每邊長3.7米,直徑9.1米,每層檐下部有磚雕繁密的斗拱。各層外壁從下至上逐層收斂,并在各層外壁敲窗龕,塔龕內均置雕工精細,造型優美的羅漢、天王圓雕造像。塔壁嵌有施主題刻二十其方,整個塔體造型別致,外視秀麗挺拔,有獨特的建筑風格。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室寺銅鐘
珍饈美食
富縣的景點有秦直道、太和山、石泓寺石窟、鄜州博物館、開元寺塔等。1、秦直道: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由秦將軍蒙恬監修,工程浩大,塹山堙谷,全長1800里。2、太和山:原名鳳凰山,發源于白云山山脈,自。
富縣蘋果
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富縣富縣,古稱_州,位于陜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東靠黃龍山系以晉師廟梁為界與宜川相鄰;東南和南部與洛川、黃陵相連;西隔子午嶺、關山梁與甘肅省的合水、寧縣毗鄰;北緣。
富縣,人稱"蘋果之鄉""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素有"中國蘋果之鄉"的美譽,其"富縣"蘋果也被確定為陜西省知名品牌。陜西全省的蘋果面積和產量,目前已躍居全國第二,而人均占有蘋果,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倍,名列全國榜首。這里出產的蘋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稱。它品質優良,果形優美,個大均勻,果面潔凈,色澤艷麗,肉質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蘋果2%~3%),香甜可口,硬度適中,耐貯藏(在土窯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等優點而居全國同類蘋果之冠,譽滿四方,馳名中外。該縣被列為全國蘋果外銷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年銷量數億公斤。
富縣油糕
“富縣油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于2010年6月,經縣政府常務會批準,由政府出資,富縣油糕協會申報。歷時兩年多,最終成功注冊。
富縣地處渭北黃土高原,地理環境因素獨特,出產的優質軟糜子品質優良,富縣油糕采用富縣獨有的軟糜子為原材料,運用世代相傳的傳統工藝釀制而成,口感軟滑、香甜、富含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近年來,富縣油糕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形成了富縣獨樹一幟的土特產品,享譽省內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07年,曾在“第十一屆中國楊陵農高會”上獲得后稷獎; 2008年11月,在陜西旅游商品博覽會上獲得最受歡迎獎;2009年被陜西省中小企業局(產品檢測站)授予中小企業名優產品獎。
富縣紅薯
紅薯含有豐富的淀粉、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余種微量元素和亞油酸等,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均衡的保健食品。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遺憾的是,人們大都以為吃紅薯會使人發胖而不敢食用。其實恰恰相反,吃紅薯不僅不會發胖,相反能夠減肥、健美、防止亞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鮮紅薯僅含0.2克脂肪,產生99千卡熱能,大概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熱能食品,同時又能有效地阻止糖類變為脂肪,有利于減肥、健美。紅薯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 吃紅薯時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紅薯不宜過量,中醫診斷中的濕阻脾胃、氣滯食積者應慎食。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館“川上人家”
8月13日,富縣首個民俗文化館“川上人家”正式開館。當天,來自該縣書協、美協、作協、攝影家協會、收藏家協會的會員、部分老藝術家90余人齊聚該館參觀交流。
企業回你好: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大眾休閑旅游為背景,以產業觀光旅游為依托,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產業經營、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
據悉,“川上人家”民俗文化館目前已被市美術家協會確立為駐富縣寫生創作基地,是富縣攝影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收藏家協會常駐活動場所及作品、藏品陳列展館。
《延安·富縣·富縣寶塔》陜西名勝簡介 在富縣縣城西北500米許的山坡上。富縣寶塔為唐代所建,系磚筑四方形10層寶塔,正面向東,底平面每邊8米半,直徑亦8米半,塔高32.8米,每層辟有門,第4層東門兩側辟有窗。塔內有。
該館的建成,既可以讓人們欣賞當地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還可以領略當地民俗風情,為富縣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平臺。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