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柯橋區。
柯橋整體上至今保留江南水鄉古老韻味,境內不少美麗的古村落與古鎮,一起來看柯橋最美6大古村古鎮,你去過幾個?
1 王化村
位于柯橋區平水鎮,一個于南宋馳名,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樸村落。
村內有四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晉代建造的千年古剎日鑄寺、宋代始建的大舜廟及王化土地廟、清末新瑞興老臺門古院(108間)建筑群。
相傳宋高宗趙構曾在王化村驛站駐蹕,隨從官員頌曰:“王道圣功千載赫,化醇俗美兩村團”;于是取詞頭組成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王化村建于清代的王化土地廟,建筑不凡,廟內有古式古香的雞籠頂戲臺,反映了當時這里的興旺,也反映了村民對家鄉的熱愛。
宋代古建筑大舜廟,獨立田中,始建于宋徽宗崇寧五年(1102),2012年重新修葺。相傳大舜曾游歷至王化,因其品德高尚備受愛戴,故當地人蓋此廟以紀念大舜。
古村落里,近代茶商的舊齋,新瑞興臺門、宋家臺門,建筑體量恢宏,結構布局寬博,用材做工考究,反映了當年王化茶商的胸襟和富有。這兩座老臺門也凝聚了“平水珠茶”走過的歷程。
2 安昌古鎮
柯橋區,安昌古鎮。石橋、小河、人家,典型的江南的古鎮,吳儂軟語里滿透著舒緩韻調。
寬敞河流的兩岸,分別散落著閑適民居和長廊商鋪,幾步便見各式石橋,連接著人間來往煙火味。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古時美句勾勒的安昌景象,如今未曾改變幾分。古樸典雅的石橋們,以各種形態跨河而臥,與鎮子里的人們相親相愛著。最知名的有福祿、萬安、如意三橋,古鎮人家婚嫁時,都一定要走全。大概象征著,一旦確認連接,便是持久以恒的相守。
鎮子中,有兩道艷麗的明黃色。一道在東端,為城隍廟;另一道在西側,是安康寺。都是數百年來古鎮居民寄托心靈的所在。安昌城隍廟里祭祀的是明成化年間侍郎李颙,在錢塘江兩岸和紹興當地因修筑海塘、防御海潮等治水有功受封。
無紹不成衙。紹興出師爺,人人皆知。而紹興的師爺,絕大部分來自于安昌。有古語稱“天下師爺出紹興,紹興師爺出安昌”,古街上的師爺故居和博物館,述說著當地人的靈氣。
3 柯橋老街
“一河二街”,“騎樓商業街”,“船頭、船埠頭”,“小橋流水人家”,“古臺門”等等,這些江南水鄉活生生的寫照,都集中地保留在柯橋老街。據傳,三國時期,柯橋的商氣就開始旺盛,從清朝開始,柯橋商業繁榮達到鼎盛,區區0.9平方公里的老街一帶就有店攤600多家,店挨著店,攤擠著攤,甚是繁榮。如今依稀可見繁華影子。
走進如今的柯橋老街古鎮,立新橋、古紅木橋(工農橋)、寺橋、柯橋、融光橋、永豐橋……座座古橋連接東西南北街區;白墻黛瓦的老臺門,青石板的走廊檐,仿佛穿越時光隧道,來到了明清時期。
如今這里修繕一新,呈現了舊時紹興第一古鎮的風采。修舊如舊的石蕭墻老臺門;構架在條條河上各式圓洞橋、平梁石橋,如詩如畫;游弋于水上的烏篷船,讓這條沉寂了多年的老街,煥發新顏。
4 冢斜村
村中八成以上為“余”姓,余氏是大禹的后人,大禹有三個兒子,三子叫罕,賜姓為余,據余氏家譜記載,冢斜村的始祖余子陵是余氏第96世。村落中明清時期的古建筑較多,且保存較為完整,歷史文化積淀濃厚。
5 葉家山村
葉家山村,在夏履鎮南端,位于雙葉村葉家山頂,海拔480多米,不通公路,進村有一條三、四米寬1000多級臺階路。
這里古徑通幽之美,石板路盤繞,老屋連片,依山而筑。大部分老屋基本完整,寧靜而古樸。
6 紫洪山村
位于柯橋區蘭亭鎮,這里古韻悠悠,古建筑、古嶺道、古民居、古樹、古溪、古民風,構成了絕美的古韻畫面。
紫洪山村古跡眾多,至今尚存20多處明清風格的古建筑群,每處都有典故和特色,走在這里,可以觸摸到時光的痕跡。
趣訂生活 X 古村記 編輯自網絡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