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同龍王廟
新樂有山有水有風景,古代新樂有 3 座山 7 條河 : 三座山是 : 現龍山(童山),現在叫黃山,古代黃石公在此修行,故名黃山,古時新樂縣城前有照,后有靠, 南臨大沙河,背靠現龍山,依山傍水。萬歷本新樂縣志記載 :“童山,在縣西北境上, 高山十仞,綿亙數里許,下小溪映帶入沙河,傳謠有龍自山云出沒,又名“現龍”。明代新樂人李昌齡登上黃山,心曠神怡,詠道 :
遙望峰巒碧四周,興來聯轡叩山扉。村村林麓橫青靄,曲曲河流瀉翠微。日暮寒云迷古洞,秋深落葉點征衣。素書疑在煙霄上, 坐對長松了道機
茅山,在縣木村,高兩丈多,闊約數余步,天晴有顯光,陰氣霧隱隱,傳言三茅山脈始此 。
金馬山 :乾隆年縣志記載,城北一里半,巍然特起,為一縣之主山,群峰環列其旁,如萬馬奔騰,勢甚峻偉。民間稱作馬家崗,邑士大夫祖墓多在其下,同治年間,有西五樓馬志林在馬家崗看墳落戶,人口增多形成了馬家莊。
新樂歷史上有七條河 :沙河 浴河 木刀溝 滋河 郜河 林河 曹河
新樂村附近有安順場古鎮、廣元堡川礦記憶景區、蟹螺堡子、三索窩旅游景區、七里壩旅游景區等旅游景點,有石棉枇杷、石棉巨型核桃、石棉草科雞、老鷹茶、石棉黃果柑等特產。
新樂南有木刀溝、北有沙河,歷史上民情苦澇,故有“春季鹽堿一片白,夏秋蛤蟆唱對臺,年年種地歲歲苦,十年種地九年災”的說法。
沙河 古稱派河,派水,自隋代后便稱為沙河。發源于山西繁峙,經阜平、曲陽、行唐,從新樂西曹村、車固流入新樂縣境,于木村納支流郜河,蜿蜒東去,流入定州,從安國匯入潴龍河,新樂市旅游景點大全,注入白洋淀。沙河在新樂境內流長27.27公里,流域面積211公里。歷史上沙河為常年性河流,水流湍急,害多利少,故有“大水滔滔人難渡,無水沙陷也難行”的說法。沙河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1971年沙河上游建王快水庫截流,加上降雨量逐年減少,沙河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完全斷流。近年來為改善生態環境,南水北調不斷為沙河補水,沙河流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郜河 從行唐自西曹村進入新樂縣境,流經木村、大趙村,從孔村注入沙河,兩河交叉處形成一片沙洲,古稱二水中洲。 郜河與沙河匯流處是南北渡口,建有古亭——鮮虞亭,有“鮮虞古渡”之美稱。1976年新樂與行唐兩縣協商,將郜河提前在行唐縣的北高里村北匯入沙河,新樂縣施工開發新河道,從此新樂境內不復有郜河存在。
滋河 現在寫作磁河,屬大清河水系,發源于河北省靈壽縣西北端的駝梁東麓。在清嘉慶六年(1801)夏6月,大雨下了40天,山洪暴發,磁河暴漲,從正定、新樂交界的趙門、王村改道岔入木刀溝。原磁河故道形成了18萬畝的茫茫沙灘,號稱神道灘。磁河流入新樂界,占據了木刀溝的河道后,一路向東,進入深澤、安國匯入潴龍河。因而新樂閔鎮以上稱磁河,以下稱為木刀溝。
石家莊周邊旅游景點有鹿泉君樂寶乳業小鎮、德明古鎮、土門關驛道小鎮和新樂市東方藝術小鎮等。還有很多很多地方,但周邊的這些地方不妨先去游玩試試看,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詳情請見下文。1、鹿泉區君樂寶乳業小鎮君樂寶奶業小鎮。
木刀溝 發源于閔鎮涌泉,原來叫木鐸溝,相傳孔子周游到此,學生閔子騫手拿木鐸在前面開道,過河時水流湍急,不慎把木鐸掉到河里去了,因此這條河叫木鐸溝,后來訛讀為木刀溝。
木刀溝經由新樂西南部,沿新樂、正定與藁城邊界蜿蜒東流,至東南部蘇仙莊出境入無極縣,長35公里。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舊志載有“元和四年(809)五月丁亥,河東節度使范希朝、義塢節度使張茂昭追擊王承宗,于木刀溝敗之。”等多次戰事。木刀溝由于地形落差較大,河道彎曲,一遇洪水漲發便沖毀村莊,淹沒良田。自嘉慶六年(1801),磁河水匯入木刀溝后即為一條時令性河流。
涌泉溝,也叫浴河,發源于新樂境內中同涌泉,又名金水河。流經何家莊、吳家莊、崗頭、大流、小流、邯邰,由西北向東南橫貫全境,至東南部的東牛林滲入地下入定州界。涌泉溝明流 40 里,暗流 40 里,水流湍急的地方叫大流,水流緩的地方叫小流。 這就是大流村、小流村的來歷。從源頭中同村蓮花池流經何家莊、崗頭、大流、小流到東西牛林滲入地下,暗流入海,神話傳說被神牛喝掉,故取名為“牛淋”。實際是地下沙粒層易滲水。又水源充足,林木茂盛,明初后改為牛林村,清初分成東牛林、西牛林兩村。
林河,發源于行唐賈老營,北青同、南青同,過馬石橋,注入木刀溝,多年淤塞,為害百姓。清代林華皖疏浚此河,內營、東田、長壽等 10 村積水被疏導,百姓稱之為林河。
曹河,發源于內營村,向南流入木刀溝 ; 順治初年新樂知縣曹國炳開鑿,故名曹河。
登伏羲臺祭祖
一是羲臺曉日,在伏羲臺看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遠近村莊收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二是鮮虞晚渡。古新市城內建有鮮虞亭,康熙知縣林華皖在沙河岸邊建有鮮虞亭,鮮虞古渡是古代新樂八景之一。在此渡口看漁舟唱晚,聽雁陣驚寒,后來鮮虞亭毀
新樂村與嘎嘎塘村、新華村、岔支洛村、安一村、工農村、美洛村、皆菊村相鄰。新樂村附近有達摩祖師洞、同樂傈僳族民居建筑群、維西戈登遺址景區、壽國寺、塔城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等旅游景點,有維西百花蜜、維西核桃、維西烏骨羊。
于戰火。八十年代初新樂火車站重建鮮虞亭,對面的大街街命名為鮮虞街。
38區中南花園、新錦安雅園,N8區金泓凱旋城是轄區著名文明住宅型小區;N9區正在開發的安樂碼頭前景廣闊,是理想的居住置業場所。2014年初,常住人員30566人,其中深圳戶籍人口9132人,非深戶籍人口21434人。新樂社區建有廣場1。
三是二水中洲 :郜河,從行唐到西曹村入新樂,經木村、大趙村,孔村注入沙河,兩條河流交匯處沖出一個沙洲,人稱二水中洲,遍布蘆葦,深秋時節,近看蘆花飄,白鷺飛,遠望漁船飄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
四是林河煙柳 : 清代新樂知縣林華皖將林河疏浚,修筑河堤,種柳植荷,春夏之際, 煙波浩渺,荷花盛開,楊柳依依,號稱林河煙柳 。
五是孔村杏錦,東王鎮的孔村有一大土崗環列村北,綿延十數里,遍載桃樹,每到春天,桃花盛開,紅云一片無邊無際,燦若朝霞,美如錦緞,被譽為孔村杏錦。所以孔村也叫杏錦莊、杏花村,相傳孔子游學至此設杏壇講學,人們為了紀念孔子,故將村名改為孔村,清代乾隆時新樂知縣麻廷敬作詩道 :“十里煙花號孔村,村民猶憶孔壇存。 試看物候平鋪景,應有弦歌續圣門。”
后人在此蓋草房數間,設立學堂,孔村的郝應第、西里村的張文星都曾在此讀書,后來都考中舉人,郝應第官至鎮江知府,張文星官至甘肅慶陽府同知。
第六景 :閔鎮涌泉。古時候把沒用過的白頭毛筆插到帽子上作為裝飾品,相傳孔子周游列國來到新樂,經孔村西行來到筆頭村,毛筆的頭掉了下來,所以此地叫筆頭(俗
讀作 bei tou)村,孔子將筆桿丟在了數里外的地方,該村叫筆尾(讀作 bei yi),現在屬行唐縣。又南行數里,看見平地有丈余高的泉水涌出,弟子閔子騫跑過去喝了幾口,清
周金村、彩槐村、三興村、黃金村、水口場社區相鄰。新樂村附近有樂山大佛、東方佛都、烏木珍品文化博物苑、天工開物文化旅游景區、金鷹山莊等旅游景點,有嘉州荔枝、蘇稽米花糖、白宰雞、樂山豆腐腦、樂山苦筍等特產。
第七景 :壁里書院,元代筆頭村人趙恕、趙愿兄弟并非大富豪,僅有中人之產, 看到當時縣學招生人數有限,好多窮孩子上不了學,就把自己家的房屋資財捐出來,經過
三年多時間,擴建成具有五十間房屋的壁立書院,免費招收寒士入學。又捐出土地三百畝,以地租作為書院學生的生活費。縣府免除其徭役賦稅,委派學官,監察御史楊俊民為之題寫牌匾,大學者蘇天爵為之作《新樂縣壁里書院記》。壁里書院培養出了很多人才,筆頭村的馬瑾考中了進士, 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孫子馬宗仁受祖父蔭封做天水知縣,重修壁立書院。
新樂八景,隨時代而變。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碑文記載了當時的“新樂八景”:羲臺曉日,羲臺芳草,浴河流紅,中同涌泉,方池瑞蓮,沙河晚渡,長亭煙柳,壁里書院。當時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均慕名來此作歌留詠,緬懷祖先。
伏羲臺雪景
燕趙文學藝術館
新樂市夜景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