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徹1500年的叮當聲
剛進入千佛崖景區,導游提醒我們腳下就是金牛古蜀道。廣元是入川門戶,也成為佛教和造像藝術由北入川的第一站。從北魏(公元386年-534年)晚期開鑿第一洞佛龕開始,工匠斧鑿的叮當聲一直在千佛崖響起。蜀道艱險,往返于長安成都兩地的王公貴族,官員商旅,便在此開窟造像。從嘉陵江走出金牛道咽喉,發散性傳播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幾大流域。
千佛崖最早的石窟開鑿于北魏晚期,大部分是唐代所開鑿。作為四川窟數最多、規模最大的石窟群,千佛崖整片崖面大小龕窟密如蜂巢,最密集處摞疊了十三層:其中佛像或坐或臥或立,不可勝數。石窟始鑿于北魏晚期,興盛于唐朝,止于清代,精湛的雕刻技藝,歷經1500余年,從而形成一座佛崖長近400米,高45米,造像952龕的佛教石刻藝術寶庫。1961年,千佛崖被國家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高志農 攝
7000余尊石佛見證石窟藝術史
在千佛崖7000余尊佛像石刻中,大云古洞是千佛崖最大的洞窟,位于整個造像區崖壁的中心位置。大云古洞窟高3.7米,寬5.6米,深9.4米,窟口上方橫額有清道光十九年題“大云古洞”四字,故而俗稱之??咧醒氲裼幸淮罅⒎穑瑸榘浲臃穑鸶?.38米,立于1米多高的仰覆蓮圓座上,窟室左右壁各鑿四排立菩薩像,共計136尊。
以大云古洞為中心,千佛崖南段重點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窟、神龍大佛龕等,北段龕窟有菩提瑞像窟、彌勒佛窟、盧舍那佛龕、阿彌陀佛龕、清代藏佛洞等。
高志農 攝
大佛窟是千佛崖開鑿時間最早的洞窟之一。開鑿于北魏晚期,大佛窟內鑿一佛二菩薩三尊立像,主佛立于龕內正壁,高4.1米,褒衣博帶式佛裝,南北兩壁各脅侍一立菩薩。
藏佛洞是千佛崖石窟中開鑿年代最晚的洞窟,于道光二十二年開鑿。佛像頭戴僧帽,身披袈裟,廣元千佛崖要爬山嗎,半肩裸露,依然精美。道光十九年,四川總督覺羅寶興途經千佛崖時,曾捐薪資修葺裝飾,彩繪工程持續了兩月有余。藏佛洞開鑿于彩繪工程后,所以現在看到的是佛像原有的顏色。
中心壇背屏式鏤空雕刻是千佛崖佛窟極具特色的佛窟雕刻手法,在全國少有。這種形式是將寺院大殿中佛像的布局直接移植到石窟中來。中間的佛壇像一根柱子,離開了壁面,立體感更強,鏤空雕刻使其他的三壁的能見度更高,使得整個洞窟的采光效果更好。
廣元市千佛崖景區門票(點擊購買)一、廣元市千佛崖景區門票價格:全價票(掛牌價):50元全價票(線上實際售價):50元二、廣元市千佛崖景區門票購票時間:每日8.00——18.00注意:廣元市千佛崖景區營業時間為08:00-17:
“東方之筆”張大千三過千佛崖
廣元市的千佛崖風景區位于廣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東岸,金牛古蜀道上,有7000多尊佛雕,是四川最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這處千佛崖開鑿于北魏時期,興盛于唐朝,止于清代,距今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石雕像都位于45米高的懸崖。
沿著金牛道,往來的官員商賈在這里留下佛龕,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了無數贊美千佛崖的詩文和墨寶。
廣元千佛崖屬于廣元人文景觀的著名風景區。廣元千佛崖位于廣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東岸,古棧道險閣石柜閣就在崖南頭,與皇澤寺隔江相望。千佛崖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4月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
在歷史記載中,李白、杜甫、陸游、梁思成等歷史文化名人都與千佛崖有過淵源,其中近代史上最負盛名的“東方之筆”張大千曾三次途經千佛崖,無疑對他的藝術生涯產生了重大影響。
1939年,張大千先生邀黃君璧、張目寒同游劍門,在廣元游歷了皇澤寺和千佛崖。1940年擬赴敦煌,行至廣元,觀摩千佛崖之后,突聞哥哥病逝重慶,急赴重慶奔喪。1943年10月中旬他從敦煌歸蜀,順路考察千佛崖,并和友人在千佛崖前合影。
經過艱苦的敦煌修行和對千佛崖的感悟,這位近代最著名的川籍國畫大師,對中國佛教藝術有了深刻的體悟,并得出“廣元千佛崖在開元以前早有開鑿”的結論。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從千佛崖面前經過的108國道,直接改道。當地投入大量資金,實施了災害治理及重點龕窟保護修復工程、北入口增量工程等一系列文物保護工程和環境整治工程,使千佛崖文物有好的環境,并實施蓮花洞造像保護修復項目、數字化勘察項目等一系列文物保護工程,逐漸形成了一處占地20余公頃的具有川北園林風格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
一、景區位置: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嘉陵江東岸千佛路43號千佛崖景區二、門票價格:50元/人三、購票方式:線下景區門口票務中心購買三、優惠政策: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65周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證或身份證、現役軍人持軍官證。
在利州區,精美的摩崖石刻資源不只千佛崖。在嘉陵江西岸,還有另一處名氣不小的摩崖石刻資源——皇澤寺。從北向南,摩崖石刻在利州區綻放,“利州特色”的石窟文化成為我國佛教石刻藝術的瑰寶。
千佛崖位于廣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東岸,石柜閣就在崖南頭。千佛崖摩崖造像歷史這佛造像最早是在北魏時期就開鑿出了,其造像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大佛窟(726號)和三圣堂窟(226號)。大佛窟其平面圖有些像是馬蹄,圓弧頂,。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