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斌
2019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7年全國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報告。在此之前,2018年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7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的數據。在文化和旅游部組建后,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統計與增加值核算如何開展?本文就此略述管見如下。
關于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數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認定,2017年全國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7210億元,比上年增長12.8%,比同期GDP增速高1.9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4.53%,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均按現價計算)。(附相關鏈接)
國家統計局編制的《國家旅游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5制定、2018年3月修訂)把“旅游及相關產業”定義為“旅游業和旅游相關產業兩大部分。旅游業是指直接為游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飲、游覽、購物、娛樂等服務活動的集合;旅游相關產業是指為游客出行提供旅游輔助服務和政府旅游管理服務等活動的集合。這個定義與旅游界長期形成共識的“行游住食購娛”六要素相吻合,而沒有采納近年來出現的新“要素”之說。
二、旅游業的概念 旅游業是以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它是綜合性的經濟事業,其構成涉及社會許多部門。它的基礎經濟活動由旅行社、旅游飯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門組成。此外,還有為旅游者服務的經營。
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相對應,《國家旅游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將旅游及相關產業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共11個大類,第二個層為27個中類,第三層為67個小類,共涉及105個大小行業,顯示出旅游業是一個涉及面廣、依托性強、輻射力大的綜合性產業的特點。
2017年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數據的結構如下:
這份核算報告顯示:
1、2017年全國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增速比同期GDP高出1.9個百分點,顯示旅游產業的活力及其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2、2017年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國家GDP 4.53%,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顯示出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略有提升。
3、旅游產業的結構及其比例表明,旅游出行、餐飲、購物和住宿業的增加值占占81.5%,構成旅游產業的四大支柱。其中旅游出行、餐飲和娛樂行業增加值的增速高于旅游產業平均增速。旅游住宿業的增加值增速最低。
通常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及各產業部門增加值有三種方法,旅游業的基本概念,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生產法:增加值=總產出一中間投入;
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出口-進口〕)。
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之一;(2)旅游是一項廣義的文化活動,它既是文化的創造過程,又是文化的消費過程;(3)旅游具有跨越空間的特點,往往超越地區、國家和州的界限,并正在向太空發展;(4)旅游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相始終。
從理論上講,這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計算中由于受到資料來源的口徑范圍和計算方法的影響,會有一定的統計誤差。目前通常是三種方法互相驗證,以將統計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旅游業,國際上稱為旅游產業,是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游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游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
國家統計局的核算報告還特地說明,“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采用兩級核算分類。第一級分類按照活動特點分為旅游農業和漁業、旅游零售業、旅游交通運輸業、旅游住宿和餐飲業、旅游金融業和其他旅游服務業六大類。第二級分類是在第一級分類的基礎上,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重新組合,包括85個行業小類”,核算數據“來源于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和旅游及相關產業消費結構調查數據等資料”。
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2017年居民國內旅游花費中,交通、住宿、餐飲和購物花費合計為91.6%(城鎮居民)91.9%(農村居民),景區游覽花費為6%。這些旅游花費數據構與國家統計局核算報告的產業增加值結構上大體上相對應,可以互相參印。
國家統計局從2014年起發布的數據為:2014年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增加值為27524萬億元,占GDP比重為4.33%;2015年增加值為30017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36%。2016年增加值為32979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44%。2017年全國為3721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53%。保持了統計內容的連續性。
因此在測算和核算旅游業增加值時,對供給端、投入端的核算時應扣除無效供給和無效投入。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政府投入和社會資本對旅游業的投資中具有諸多不實的因素,亦有不少低效、無效投資甚至是破壞性的投資(如.云南洱海的違規民宿),在使用投入法核算旅游業增加值時不能不充分考慮這一點。
2016年全球旅游業對GDP的直接貢獻為3.1%,對GDP的綜合貢獻全球平均為10.2%,乘數效應(即綜合貢獻÷直接貢獻)為3.29,其他國家見下表。
旅游業是以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狹義的旅游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游商品買賣的旅游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游業,除專門從事旅。
若干國家旅游和旅行業的直接貢獻和綜合貢獻及乘數系數表
可見,如果要對接WTTC的旅游衛星賬戶,需要公布旅游業對GDP的直接貢獻數據,才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
關于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數據
生活方式定義:我國經濟學家于光遠1985年對旅游的定義為,旅游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現代旅游業定義 (1)定義旅游的三要素 盡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術。
2018年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4722億元,占GDP比重為4.2%,比上年提高0.06個百分點,比上年增長12.8%,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1.6個百分點(均按現價計算),同時公布了各相關產業的數據。
國家統計局附注:“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按照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利用相關統計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資料,采用收入法核算”。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