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館
新四軍紀念林陳列館,是紀念林的延續和發展,一個是露天,一個是室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陳列館是以國歌為序曲,長城為背景,新四軍華中抗戰為主線,銅像為特色,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地講述新四軍抗日斗爭的輝煌歷史。
全館分為五個展室。第一展室:抗戰有功,馳名中外。第二展室:英勇殺敵,血灑疆場。第三展室:淮礦內外,奮起抗日。第四展室:將軍揮毫,千里寄情。第五是多媒體室,放映《豐碑》,觀感留言。室外還建有“兵器廣場”,陳列一些兵器實物。
陳列館使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基地的內容更加豐富,使這一紅色旅游景區更具吸引力,使人們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從而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發揚傳統,開創未來,為建設偉大祖國而努力奮斗。
思源茶館
“思源茶館”是傳承和弘揚新四軍精神的又一處宣傳陣地。擴建后的茶館設有:淮南、淮北、皖江、鄂豫皖、蘇北、蘇中、蘇南、浙東、云嶺、鹽城、黃花塘等11個廳。著重介紹各個抗日根據地創建情況和軍部駐地的一些活動,讓人們在休閑品茗時飲水思源,牢記過去,珍惜現在,開創未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功立業。
洞山寺
該寺位于上窯鎮東北神山,山道東側。原寺廟毀于兵匪戰亂之中,現已新建了樓、臺、亭、閣,整修了洞山八景,修復了觀音大殿,并觀音佛像及殿前的彌勒佛,四大天神,護佛韋馱的神龕等。
放生池
長廊
這是一組以廊帶亭組合建筑一品群,廊體長99米,寬4米,隨形而彎,高低錯落,新顆別致,古樸秀麗,實出園林風格。《水滸》英雄人物108將彩繪圖案裝飾于整個廊內,廊內設置了長廊靠椅、石凳、石桌及其它仿生小品,供大家休息賞景。
古壽州窯遺址
古壽州窯遺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內,包括管嘴汶、高窯、醫院住院部、松樹林、車小灣五個保護區。中心窯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1981年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壽州窯,創燒于南朝陳,停燒于唐末,前后燒造約400余年。器型主要有壺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筑材料等。壽州窯是唐代七大瓷窯之一。壽州窯以中原文化為主,兼含南北方文化,并具有地方特色。
麥仁灘
在我地稱小麥脫粒后的籽粒為麥仁。此景位于洞山寺北側的大石上,其表面有不規則隆起,狀如小麥籽粒,故稱之為麥仁灘,它與張果老驢蹄印合稱為王母遺蹤。
仙人橋
傳說這座橋是通向上天之路,學仙之人只有渡過此橋方能成仙,否則只好在下界修行,而不能成正果,張果老就從這座橋走過的,要不然他的神驢怎么能偷吃到王母娘娘的丹藥?
二、壽春古城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明清時曾多次修葺,已歷經900多年。城墻有四門,東門稱賓陽,南門稱通淝,西門稱定湖,北門稱靖淮。而四門的甕城也依然保存。壽縣城墻作為宋至清代古建筑,同時也是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力量結晶的標志性建筑。
文物遺存
城墻
壽縣這座古城是因戰爭古人建了這座城,因洪水后人保存加固了這座城。壽縣古城墻始建于南宋,磚壁石基,城開四門,各有甕城,既擁有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也具備防水防洪功能。壽縣古城墻自明清以來,按照防御戰爭和防洪的需要,不斷進行整修。至今仍保持著明清兩朝風格。古城墻不僅是中國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墻,也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防體系。
石堤
月壩
明萬歷元年(1573年)壽縣出現了月壩。所謂月壩,即以城內涵段之轉角角頂為圓心,向上建筑一磚石結構的圓筒狀壩墻,其直徑7.7米,壁厚0.5米,高于城墻。周圍又圍護以厚實的堤坡,遠遠看去像個小山包。月壩內設石階,可沿級遞下,壩底涵溝上砌磚旋,設閘數道。月壩有四個功能:第一,從整體上保護涵閘,使之與外隔離,避免了內河積水的淹沒,第二,可以隨時進壩啟閉閘門,控流自如;第三,可及時比較內外水位;第四,可以徹底消除外水倒灌成災的隱患,光緒年間重修時,東西月壩分別榮膺了“崇墉障流”、“金湯鞏固”的譽稱。
城門
壽縣的古城墻有4座城門。東門,名“賓陽”,意思是東門每天迎來的嘉賓是萬物景仰的太陽。原“賓陽樓”毀于日本侵略軍的戰火,1986年,由蘇州古典園林設計室,參照宋制設計圖施工,1987年4月修復。以弱勝強的“淝水之戰”的古戰場就在壽縣。西門面對壽西湖,取名“定湖”。北門喚“靖淮”,面臨淮河,水患不斷,常憂人意,取其名希望淮河平靜安靖。而南門的護城河與淝水通,象征舟楫往來,商貿繁榮,賓朋四海,故取名“通淝”。四城門均設甕城,呈內、外二門。明朝嘉靖后,除南門內外仍為一線通達開闊之式,東門外門北移偏離中軸線4米,西、北兩門的內外門道,均呈90度直角,成“ㄣ”形門道,西門外門向北,北門外門向西;這樣,洪水若入甕城,便成渦流,可減輕洪水對內門的壓力。
城涵
城墻腳下今存二涵,城涵的作用主要是及時排泄城內積水,以保城內安全,明代以前,壽縣城涵與一般涵洞無甚區別,平地設涵,其一端通于城墻之下達于城外,另一端,即與內河相接的涵段則無法適應洪水連年的形勢,每在緊要時刻,常被城內積水吞沒,毀壞,更有甚者,因涵閘啟閉失控,又時有外水倒灌入城之慮。
石刻
壽縣古城墻城門東、南、西三門舊有名勝石刻。東門內北壁有二,一曰“人心不足蛇吞相(象)”,二曰“鳳凰落毛不如雞”,南門甕城內東壁緊貼門后,刻一石人像,謂“門里人”。取自李園藏刺客于壽春棘門刺死春申君黃歇的故事,為楚文化又一珍貴遺跡。
三、淮南龍湖公園
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區。占地面積65.4公頃,分東、西、南三區;東區為休息區。西區為觀賞區,南區為娛樂區。水面30.5公頃,湖上建有望橋、九曲橋、拱橋、三孔橋、湖心島.公園景點有“龍湖三絕”和 “龍湖八景”,園內還分布著30多個大、中、小型游樂項目。
龍湖公園水面分南、北兩湖,面積30.5公頃。南、北各建一游船碼頭。南湖為劃船區,現有各類小游艇、龍舟、龍舫活動區。湖中有四島,中島南有九曲橋連結南島,北有虹橋連結湖堤,島中建有湖心亭,亭之四周綠樹蔥郁,鳥語花香,有湖心春曉的意境。南島徑曲而樹蔭,加之臨湖筑有風荷水榭,形成夏景。景區依湖自然形成三大部分。東部為游樂區,以兒童樂園、觀魚池為主,建有電馬、電子游藝機、哈哈鏡、八角亭等游樂設施。
西部以盆景園為中心,周圍有動物園、花房、溜冰場、餐廳和百花園。南部在原有電飛機、龍雕的基礎上,又新建了古典式南大門、樂池、碰碰船、交通城、射擊場、小火車、空中纜車、迎賓山等游樂服務設施。尤以多功能、體量大,以現代建材構筑的迎賓山和與龍湖相照應的龍雕、龍航最引人注目,增添了游客的樂趣。湖光閃爍,景色宜人的龍湖公園,是外地游客和全市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開放時間06:00-22: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建議游玩四季皆宜,春夏最佳。
這里景觀與園林藝術交相輝映,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觀效果!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