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出游市場上,年輕游客群體表現出來的潛力值得關注。越來越多年輕人熱衷于在互聯網上分享自己的旅游體驗,快節奏、高強度的“特種兵式旅游”流行起來。“24小時吃遍南京”“三天兩夜玩遍重慶”……年輕游客們利用有限的假期突擊旅游,回來后剪輯成短視頻,當代旅游是正規期刊嗎,再配上簡短的文字,就形成一篇特別的游記。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全國各地再次掀起了“文博游”的浪潮,寓教于樂的“文博游”也受到年輕游客青睞。今年以來,在途牛旅游網“文博游”用戶中,親子客群占比超40%,從用戶年齡來看,80、90、00后用戶占比達到了78%。在旅行中打卡當地博物館,在游覽博物館過程中感悟歲月沉淀,逐漸成為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
歷史文化在當代旅游中要完成人文旅游和初級班。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歷史文化造就了人文旅游的初級版。人文旅游就是以歷史文化為基礎的旅游。是社會、藝術和歷史的產物,帶有其形成時期的歷史環境、藝術思想和審美標準的烙印。
“在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個性化的需求往往由年輕客群來推動。”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年輕客群更關注旅游目的地是否和自己有情感連結,“有的旅游目的地通過價格優勢、誠信服務、溫情關懷吸引了大批年輕人。”
《 當代旅游 》不是核心期刊。cnki未收錄 期刊CN號 23-1508/G 主管單位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 家庭生活指南雜志社
因此,去淄博擼串、去成都看大熊貓“花花”,甚至去柳州嗦一碗螺螄粉都可能成為年輕人出游的理由。此外,以各類音樂節為代表的現代藝術和旅游融合項目,現代化的地方民俗、非遺項目也吸引大量年輕游客。“年輕客群可以促使旅游市場導入新資源、研發新項目,進而塑造當代旅游的新氣象。”戴斌表示。
當代旅游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整合,各方面的資源都得到了比較有效的利用,當然相對的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1、次序差,規范性的約束比較少,2、對一些旅游消費模式和方式比較死板,而且改起來比較困難 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對景。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