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甘孜州瀘定縣自駕游,推薦瀘定縣值得游玩的景點為:磨西古鎮、瀘定橋景點、海螺溝風景區、日浴高原觀景臺、二郎山觀景臺、燕子溝風景區、冷磧古鎮、紅巖頂風景區、甘孜嵐安景區、中國最北彝寨磨崗嶺等。
3、推薦瀘定縣景點自駕游行程安排
第一站,瀘定縣-瀘定橋景點
【瀘定橋景點】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開湘路西側(瀘定橋廣場西側)。瀘定橋,又名大渡橋,是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為瀘定橋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文物。瀘定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該橋因“飛奪瀘定橋”戰斗而聞名中外。
第二站,瀘定橋景點-甘孜嵐安景區
瀘定橋景點自駕至甘孜嵐安景區交通路線:瀘定橋景點-勇士路-318國道-甘孜嵐安景區。全長27.8公里,車程約43分鐘。
【甘孜嵐安景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城東北面,大渡河東岸。嵐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古鎮,這里居住著3000余名村民,其中,藏民族占了97%,一色的土木結構瓦房、碉樓,古樸別致,在遠山掩映下,濃郁的藏寨民風和鄉土田園氣息撲面而來。嵐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稱羅巖、巖州、昂州,開拓于新石器時代,發展于漢代,成熟于唐代。古羅巖時期土著人為羌人。歷史的長河為嵐安留下了甚多極具考古、科研、探秘價值的文物古跡,有四呷壩漢唐遺址、呷北漢遺址、茶馬古道古茶店遺址,有未開啟的宋代石棺葬墓群,有無從考證歷史年代的磨巖造像(五佛石像),還有將軍古廟、嘉慶古鐘、四角碉樓、明代簡瓦引灌、唐蕃茶道、穹籠高碉、佛經印板等。
第三站,甘孜嵐安景區-日浴高原觀景臺
甘孜嵐安景區自駕至日浴高原觀景臺交通路線:甘孜嵐安景區-318國道-日浴高原觀景臺。全長55公里,車程1小時22分鐘。
【日浴高原觀景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G318(滬聶線)。這里是川藏線上的一處停頓點,應該算是318上比較先經過的觀景臺,在雅安到海螺溝的路上,一出二郎山隧道就能看到。這里風景非常不錯,適合遠眺,可以看到一路蜿蜒的公路,還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觀景臺是還算開闊的一塊平臺,周圍有便利店和洗手間,適合停車休整。
第四站,日浴高原觀景臺-二郎山觀景臺
日浴高原觀景臺自駕至二郎山觀景臺交通路線:日浴高原觀景臺-318國道-二郎山觀景臺。全長1.1公里,車程1分鐘。
【二郎山觀景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318國道東50米。觀景臺建在300個臺階之上的懸崖峭壁上,是二郎山最險要的地方。觀景臺寬3米,高5米,長30米,亭臺與廊房結合一體,為中國仿古建筑風格,雕梁畫柱,金色琉璃瓦頂,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氣勢雄偉,美麗壯觀,是景區的主要觀景點之一。站在觀景臺上,舉目遠眺,舞鋼自然山水風光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第五站,二郎山觀景臺-紅巖頂風景區
二郎山觀景臺自駕至紅巖頂風景區交通路線:二郎山觀景臺-318國道-二郎山隧道-紅巖頂風景區。全長約26公里,車程約46分鐘。
【紅巖頂風景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二郎山。紅巖頂,是一個比牛背山更美的地方,一個離貢嘎更近的勝地。作為四川6座360度無死角的觀景平臺之一的二郎山紅巖頂,已經慢慢的開始了它的崛起過程。這里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嶺,為自然地理的分界線。景區總面積1600平方公里,她象一顆綠色的翡翠,鑲嵌在川西旅游大環線上。風景區具有雄偉、險峻、神奇、韶秀、清幽的原始風貌和獨特的藏漢文化交融的歷史內涵。是是觀景,攝影愛好者絕佳之地。
第六站,紅巖頂風景區-冷磧古鎮
紅巖頂風景區自駕至冷磧古鎮交通路線:紅巖頂風景區-江家灣隧道-211省道-冷磧古鎮。全長約35.4公里,車程約59分鐘。
【冷磧古鎮】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石油加油站南側260米,區域面積72.82平方千米。古鎮地處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界于邛崍山脈與大雪山脈之間,大渡河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古鎮歷史上在茶馬古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古鎮不大,只有一條直直的長街,與現在的新街區分,稱之為老街。入口處稱為場口,隨后是上街、中街、下街。街道兩邊的建筑基本保留了民國時期的風格,低矮的青瓦房,雕花的木梁,小方格木頭窗戶。街鋪一家連著一家,全用木板隔開。
第七站,冷磧古鎮-中國最北彝寨磨崗嶺
冷磧古鎮自駕至中國最北彝寨磨崗嶺交通路線:冷磧古鎮-211省道-海螺溝隧道-434省道-中國最北彝寨磨崗嶺。全長39.6公里,車程約55分鐘。
【中國最北彝寨磨崗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燕子溝-唐蕃古道山莊西北側90米。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高山少數民族村落,現有58戶236人,其中彝族人口225人,占全村人數的95%。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中心大約滇池、邛都兩個區域,1840年鴉片戰爭后,鴉片在彝區泛濫,廣大彝族人民深受困難。涼山彝族奴隸主利用鴉片換來槍支、白銀,有了槍支他們又四處擴張勢力。由于有了槍支,彝族內部也械斗頻繁,許多彝族被迫背井離鄉。一部分白彝北上,至摩西嶺,因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方始安定居住。通過今200多的發展,摩西嶺居住的居民中95%為彝族同胞,是中國最北彝寨。
第八站,中國最北彝寨磨崗嶺-磨西古鎮
中國最北彝寨磨崗嶺自駕至磨西古鎮交通路線:中國最北彝寨磨崗嶺-民俗風情街-434省道-磨西古鎮。全長6.9公里,車程約17分鐘。
【磨西古鎮】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磨西鎮政府東側。磨西古鎮地處貢嘎山風景區東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入口處,屬海螺溝風景名勝區外圍保護地帶,是海螺溝名勝風景區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俗稱溝口。磨西鎮是漢、彝,藏民族聚居地。那具有清代建筑格調的農舍,由一條自流灌渠所串聯的水磨房與灌溉系統組成山地農村的古樸風貌,在磨西鎮仍然保留著法國人修建的天主教堂和1935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率領紅軍路經的宿營地。磨西古鎮歷史悠久,盡管歲月滄桑,人們從它眾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窺探出其久遠的歷史痕跡。
第九站,磨西古鎮-海螺溝風景區
磨西古鎮自駕至海螺溝風景區交通路線:磨西古鎮-海螺溝風景區。全長1米,車程約1分鐘。
【海螺溝風景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磨西鎮,是貢嘎山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螺溝發源于“蜀山之王”貢嘎雪山東坡,溝長約30.7千米,面積約220平方千米,海螺溝冰川形成于1600萬年前,地質學稱其為現代海洋性冰川。景區處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康定和雅安市的石棉三縣交界區,幅員面積906.13平方千米 ;溝內有高山雪峰、冰川、冰瀑、原始森林、地熱溫泉、野生動植物園、紅石公園、冰川森林等景觀景點。景區由海螺溝、燕子溝、磨子溝、南門關溝、雅家埂、磨西臺地六個景區組成,是古代通往藏區的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景區融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茶馬文化、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為一身,集觀光、休閑、療養、避暑、生態、科考、探險、登山、攝影等旅游于一體。
第十站,海螺溝風景區-燕子溝風景區
【燕子溝風景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民俗風情街與照光路交叉口東北50米。燕子溝風景區地處蜀山之王之貢嘎山東麓、瀘定縣西南部,屬國家4 A級風景區,為海螺溝的姊妹溝。溝長40公里,燕子溝風景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海拔從1950米的新興鄉臺地到7556米的貢嘎山主峰,相對高差5506米。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溝內七個植被帶與七種氣候帶的自然奇觀。植物種類齊備,帶狀分布明顯。景區主要景點包括天藥水坪、定海神針、紅石灘、羚牛坪、燕子巖、冰窖口、壇城、藥王廟、圣德拉曼扎、黑石窖、海子凼以及貢嘎主峰觀景臺等。
第十一站,燕子溝風景區-瀘定縣,行程結束。
燕子溝風景區自駕至瀘定縣交通路線:燕子溝風景區-榆磨路-434省道-海螺溝隧道-211省道-318國道-瀘定縣。全長59.5公里,車程1小時27分鐘。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