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攻略,今天我們要帶大家去參觀中國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白馬寺。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東12公里處,北依邙山白馬寺攻略,南望洛水。它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是佛教傳入中國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白馬寺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滄桑,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等珍貴文物。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1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列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白馬寺門票價格為35元,開放時間為8:00-17:30,游覽時間建議為2-3小時。從洛陽火車站或者市區可以乘坐801路或者56路公交車直達白馬寺站白馬寺攻略,下車后步行約300米即可到達景區入口。
白馬寺景區分為三大部分:中國本院、齊云塔院和國際佛殿區。我們推薦的游覽順序是:中國本院 --> 齊云塔院 --> 國際佛殿區
。
中國本院是白馬寺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古老的部分。這里有白馬寺的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臺等主要建筑。山門正面鑲嵌“白馬寺”匾,由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
山門外有兩匹相對而立的青石馬,相傳為漢代的馱經之馬。山門內有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印度高僧的圓冢墓。攝摩騰和竺法蘭是東漢時期由漢明帝派遣的使者從西域請來的,他們帶來了佛經佛像,并在白馬寺翻譯出了第一部漢語佛經《四十二章經》。
天王殿是原來的山門,供奉有四大天王和韋馱、彌勒佛像。大佛殿是寺院的主殿,供奉有釋迦牟尼佛、阿難、迦葉二羅漢、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殿東南角懸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鑄造的大鐘一口,重2500公斤,上刻銘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大雄殿是唐代時期寺院的內的主殿。現在它是白馬寺內最大的殿宇,殿內供奉有“三世佛”,中為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為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接引殿是寺內現存規模最小,重建最晚的一重大殿,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清涼臺是中國最早的譯經道場,也是白馬寺的精神所在。這里
有毗盧閣、譯經閣、藏經閣等建筑,收藏有貝葉經、玉馬等珍貴文物。
齊云塔院是白馬寺的一大特色,位于中國本院的東北角。這里有一座金代建造的八角形磚塔,高達40米,是中原地區為數不多的金代古建筑之一。塔內有螺旋式樓梯通向塔頂,可以俯瞰周圍的風景。塔前有一座石碑亭,碑上刻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介紹了白馬寺的歷史沿革和地位。
國際佛殿區是白馬寺最新建成的部分,位于中國本院的西北角。這里有泰國佛殿苑、印度佛殿苑、緬甸佛塔苑和斯里蘭卡苑等四個國家風格的佛教殿堂,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多樣性和交流。泰國佛殿苑是2008年由泰國政府和泰國皇室捐贈建造的,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座泰式建筑。印度佛殿苑是2010年由印度政府捐贈建造的,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座印度式建筑。緬甸佛塔苑是2011年由緬甸政府捐贈建造的,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座緬甸式建筑。斯里蘭卡苑是2014年由斯里蘭卡政府捐贈建造的,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座斯里蘭卡式建筑。
白馬寺不僅有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還有異域風情的外國建筑,讓人仿佛穿越了時空,感受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佛教文化和藝術。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發源地,也是世界各地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如果你對佛教感興趣,或者想體驗一下寧靜祥和的氛圍,不妨來白馬寺走一走,看一看,或許你會有一些新的收獲和感悟。這就是今天的攻略白馬寺攻略,希望大家喜歡。感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本文由網絡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1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