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制定印發《關于推進沿洪澤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游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充分發揮江淮生態經濟區展現全省生態價值、生態優勢和生態競爭力的功能,建設富有水韻風情、現代氣象的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級湖泊休閑度假目的地。
到2025年,年接待境內外游客超1億人次
到2025年,沿洪澤湖地區生態區位價值和資源優勢更加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的文明價值、時代價值更加彰顯,高品質生態休閑旅游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水韻江蘇”文旅品牌國際國內影響力顯著提升,世界級生態文化旅游區成為展示東方神韻、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
培育一批具有辨識度和知名度的特色文化標識,推出一批生態文旅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形成一批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的標志性成果。
培育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1~2個、省級及以上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7個左右,建成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2個左右、旅游休閑街區2個左右、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4~5個,年接待境內外游客超1億人次。
到2030年,沿洪澤湖地區以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為代表的優質旅游供給形成矩陣,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競相涌流,旅游業國際影響力、競爭力明顯增強,成為國際生態人文旅游首選目的地之一,助力全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做示范。
展望2035年,沿洪澤湖地區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形成新格局,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形成特色,以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優質旅游服務為代表的高質量旅游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成為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重要支撐。
依托生態資源,營造湖城交融、水陸相依的文旅空間
洪澤湖是“中國最大懸湖”,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線。《方案》提出,要依托沿洪澤湖地區湖蕩縱橫、河網交織、沃野平疇、林田共生等優越資源以及生物多樣性,充分展示江淮水鄉風貌與生態品質。
要立足洪澤湖、駱馬湖、高郵湖、邵伯湖、白馬湖、里下河湖蕩群和廣袤平原地域特色,以水為脈、以城為核,推進沿湖地區自然和人文資源保護傳承利用,串聯“半城半水、城湖相依”宿遷、“五湖鑲嵌、四水穿城”淮安及“百里湖、千里蕩、萬里河”高郵、寶應、興化等里下河核心地區,發揮湖泊水網優勢,將生態景觀、人文史跡、水鄉田園、湖山勝境等連幅成卷,營造自然人文交相輝映、南北文化交融和合的全域魅力空間。
重點推動建設宿遷“醉美湖灣”、淮安“百里畫廊”、古淮河風光帶、白馬湖風光帶、揚州“江淮生態大走廊”、高郵湖濕地景觀帶、邵伯湖濱湖休閑旅游帶和興化西北部湖蕩濕地旅游圈。支持淮安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建設提升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園。
增強跨區域文旅資源聚合力。發揮沿湖地區連通長江與淮河、地處長江經濟帶和淮河生態經濟帶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圍繞建設宿遷“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在更大范圍內加速文旅資源要素集聚,形成與長江經濟帶、皖江城市帶、淮海經濟區等周邊區域對接互動格局。
揭示水脈背后的文明密碼,建設彰顯水韻人文之美的知名湖區旅游目的地
《方案》強調,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強沿洪澤湖地區自然和人文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推進大運河文化、長江文化以及楚漢文化、淮揚文化、里下河文化等傳統地域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挖掘文化內涵,弘揚時代價值,打造一批生態文旅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形成一批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的標志性成果。
深入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進淮河下游考古調查研究和價值闡釋,揭示水脈背后的文明密碼。加強古壩、古堤、橋梁、水閘、碼頭等水工遺產和傳統工藝、傳統音樂、民間文學等非遺系統性保護,建設文物主題游徑。
重點加強淮安黃崗、順山集、清口樞紐、高郵龍虬莊、興化草堰港、蔣莊等重點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闡釋,支持建設盱眙大云山、泗州城省級考古遺址公園、里下河博物館,提升洪澤湖博物館、洪澤湖濕地博物館建設水平,策劃推出更多反映沿湖地區歷史人文和自然生態的精品展覽。
加強洪澤湖漁鼓、高郵民歌、茅山號子、興化傳統木船制作技藝等國家級非遺項目活態保護傳承,提檔升級洪澤湖漁文化、姜堰清明習俗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持續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打造溱潼會船、茅山會船等非遺民俗品牌項目。支持興化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推動淮安區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提檔升級。
向世界展示水鄉魅力,舉辦世界大江大河文明對話
《方案》提出,要利用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興化垛田世界“雙遺產”以及里運河-高郵灌區、洪澤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和白馬湖國際重要濕地匯聚的獨特條件,擦亮揚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打造水鄉特色濃郁的國際鄉村旅游集聚區,拓展體驗多元的水生活度假旅游產品和漫游洪澤湖系列旅游線路,向世界展示獨特的水鄉場景、水鄉味道、水鄉智慧,打造境內外游客深度體驗高品質湖區生活的旅游勝地。
同時,要增強中華文明和江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利用“水韻江蘇”全球傳播中心、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境(涉)外旅游推廣中心等渠道,密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世界旅游聯盟、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等國際組織的聯系,深入開展對外及對港澳臺文旅交流合作,推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入境游產品和線路,推動江蘇精彩傳得更遠更廣。
參與辦好“歡樂春節”、文化旅游年等重大文旅活動。充實完善對外交流精品項目庫,開發“3D云游·水韻江蘇”線上體驗項目,參與舉辦世界大江大河文明對話,依托興化垛田世界“雙遺產”等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沿湖地區加強與世界湖區城市文旅交流合作。
現代快報+記者裴詩語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校對 張靜超)
本文由網絡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1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