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大,我們太小;時間太快,我們太慢。很多地方,我們不可能都走到,但是利用信息的便利,可以用眼睛去看看,用心去體會,用精神去享受。這是我的暢想,以聊城為圓心,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去神游,搜集各類信息,供大家閱讀,如果看到有感興趣的地方,也可以親身去看一看,游一游,刪繁就簡,嘉祥八大景點介紹,選取典型的歷史、景色、人物、美食、故事等說一說,不周之處,尚乞諒解。
第十三站:山東嘉祥縣
1、武氏祠武氏祠 為漢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縣紙紡鎮武宅山村北,始建于東漢桓、靈時期,是我市最早的建筑物,全石結構,石刻畫像,內容豐富,雕制精巧,是我國保存完整的漢代石刻藝術珍品。2、曾廟 曾廟位于山東省嘉祥。
概況
隸屬于山東省濟寧市,位于山東省濟寧市西部,屬黃河沖積平原。
嘉祥縣轄3個街道12個鎮和1個經濟開發區。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嘉祥縣常住人口為700149人。
1、武氏祠:為漢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縣紙坊鎮武翟山村北,始建于東漢桓、靈時期,全石結構,石刻畫像,內容豐富,雕制精巧,取材廣泛,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狀況,風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
嘉祥縣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聚居。借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前418年)春,“西狩獲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為嘉祥縣。
名人
冉求
武翟山村武翟山村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城南12.5公里,武翟山之陰,北緊靠濟寧機場,南距洙趙新河直線距離約100米。武翟山村南有紫云山、武翟山。山上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全山被果林覆蓋,主要有桃樹、杏樹、柿子樹。
(前522~前?),字子有,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少孔子29歲。冉求在孔門弟子中列政事科。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卒后,葬于黃垓鄉黃垓村東北隅。以政事見稱。
澹臺滅明
嘉祥青山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山寺位于嘉祥縣城南8.2公里的林木蔥蘢的青山西側,是以惠濟公廟為主體的古建筑群,占地約6000平方米。惠濟公廟原名焦王祠,據舊嘉祥縣志記載:“武-南,封神農之后于焦,世稱焦王”。
(前512~前?),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春秋魯國武城(今嘉祥)人。孔子弟子,教育家。少孔子39歲,七十二賢之一。唐封其為“江伯”、宋封其為“金鄉侯”。澹臺滅明死后,南昌人民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設立澹臺門以表紀念,進賢縣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曾參
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為“宗圣”,成為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僅次于“復圣”顏淵。是孔門“四大圣賢”之一。
名吃
馬集燒雞
馬村閻家煎包
名勝
濟寧市嘉祥武氏祠景區
俗稱武梁祠。位于嘉祥縣城南15千米紙坊鎮武翟山村,原是東漢末年嘉祥仕宦世家武氏的一處祠堂,祠堂始建于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祠內石刻包括石、石獅、墓碑、畫像等。
武氏祠漢畫像石是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碑、漢畫像石群。祠內的石刻有石闕、石獅、墓碑、畫像等,石刻中的畫像石早在宋代時就已經發現,宋金石學家趙明誠的《金石錄》、文學家歐陽修的《集古錄》都對此做過記錄。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嘉祥嘉祥,幸福和祥!
嘉祥縣的景點有青山、萌山、武氏祠、曾廟、丹鳳山等。1、青山:風景秀麗,有四寺、兩廟、四泉,是中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構建最完整的玉佛寺廟。2、萌山:位于嘉祥縣城東北部,有萌山、橫山、獨山三個山頭,習慣統稱萌。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