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因商貿繁榮,曾有“金羅店”之稱,這里水系發達、環境清幽、民風淳樸。
清末民初該鎮三里長街有商鋪六七百家,每日三市,市面繁榮,四鄉來客,車船不斷,為全縣最大的市鎮,有“金羅店”之稱。
羅店素有“三灣九街十八弄”的美稱,街連著弄,弄連著橋,橋連著河,穿巷走弄,回味那份古老和傳奇。
石拱橋是水鄉的特色,也是羅店古鎮的一張名片。最著名的大通橋、來龍橋、豐德橋三橋歷經歲月淪桑,見證了古鎮的前世今生。
大通橋位又名大石橋,于羅店鎮亭前街。始建于明成化八年,曾于清雍正八年重建,道光二十八年和2005年重修。該橋跨羅店市河,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單孔石拱橋。該橋為半圓環石拱橋,舊有亭子,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古亭子橋。
另兩條,來龍橋現移址至羅溪公園內的西北角,為寶山區保護建筑。豐德橋位于布長街南端,跨老練祁河,又名張家橋,南北走向,現已成為旱橋。
古鎮知名的寶山寺,是全國唯一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寺廟。寶山寺原名梵王宮(玉皇宮),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歲月更替,寺院迭經興廢。2005年移地重建寶山寺,建成的一期工程獲全國建筑魯班大獎。
整個古鎮的環境,十分清幽,古色古香,和江南水鄉風貌能夠很好的融合在一體。走過街道上的門面和住戶,十家有九家是閉門中,特別寧靜而淡泊。
古鎮兩條主街道,沿著市河分布兩側,一條為市河街羅店古鎮游玩攻略,另一條為亭前街,大通河連接市河兩岸。河兩岸新建的水鄉建筑連成一片,江南水鄉韻味十足。
散步古鎮,隨處可見斑駁的磚墻羅店古鎮游玩攻略,精致的雕花門窗,遮陰的連廊,處處散發著羅店老街的安逸,透著羅店人對生活的講究。
這里有許多歷經歲月滄桑的建筑,見證了羅店古鎮的變遷。漫步羅店老街,承恩堂、敦友堂、羅溪草堂等古老的建筑,可以感受那悠久的歷史韻味。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承恩堂,廳堂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積170.8平方米,為“寶山區文物保護點”,尤其值得一看。
羅店古鎮的傳統民間藝術同樣精彩紛呈,始于明末清初的羅店龍船獨樹一幟,綜合了造船、建筑、雕刻、扎燈、織錦、書畫、刺繡等藝術精華羅店古鎮游玩攻略,有機會也值得觀賞。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本文由網絡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1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