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市廟前鎮中田村及其古建筑群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先后被評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中田村被評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2014年3月中田村又獲評“中國景觀村落”。經省、市相關專家認定培田古民居游玩攻略,中田古建筑的軍事防御性在湖南省排名第一。
在夏日的清風吹拂下,記者行走在常寧市大義山下,緩緩步入廟前鎮中田村培田古民居游玩攻略,一處已有600余年歷史的古民居群依山伴水而建。穿行在幽深的古巷,撫摸斑駁的屋墻,躊躇在庭院與回廊,誦讀著牌匾與檐聯,咀嚼著傳統村落獨特的文化。徜徉在這里,古村落、古建筑、古家風……無不折射出中田村祖輩們的尚武精神。
舜帝在此留下尚武遺風
據傳,炎黃時代,舜帝南巡,遇上山賊土匪猖獗,于是,他借中田村附近的金龍巖為居,坐鎮指揮平息了匪患。當地老百姓為了感激他,特建了一座廟命名為“舜帝廟”。此后,舜帝行游而去,但他留下的尚武精神得到了傳承。
中田古民居歷時600余年,發展最興旺的時候有800余戶。解放后,政府將房屋分配給了當地村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條件的改善,除一些老人舍不得離開外,年輕人都搬遷新居了。幾百年來,李氏子孫傳承了祖先行武之風,當地青年人還習慣于習武,以強身健體。在中田古民居,仍保留了當時的武書房遺址。
村堡軍事防御性全省第一
中田村及其古建筑群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先后被評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中田村被評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2014年3月中田村又獲評“中國景觀村落”。據了解培田古民居游玩攻略,經省、市相關專家認定,中田古建筑的軍事防御性在湖南省排名第一。
走進中田村,村落依時局建成退可守、戰可攻的堡壘,稍微留心,至今仍可找出一些當時“寓兵于農”的神秘痕跡。
一條條規整的巷子,縱橫交錯,儼然是一副嚴密布陣的“棋盤”,100多棟各自獨立的堅固青磚石頭房仿佛一顆顆“棋子”。每一獨棟的房屋都是一個堅固的堡壘,每一條巷道隨時可以分割成一個個細小的圍剿場所,將侵入村里的“外敵”分頭擊滅,而每個部分既可隔絕,也可緊密配合。如此縝密的軍事布局,可以想見,那些不熟悉地形的“外敵”貿然闖入,幾乎等于送死!
古色古香的青石巷道是古民居的筋脈,是古民居的風格特色之一,它幽深、曲折、四通八達,聯絡著主干與枝體,巷子不寬,也不像古代商貿街巷隨地形地勢而或寬或窄,它們非常規整地遵守著同樣的尺寸,僅能容下兩三人并排同時通過,易守難攻。流連在磨得锃亮發光的石板小巷里,不禁讓記者猜想,曾經有多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故事在這里上演。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處處布滿了抵御“外敵”入侵的機關。假若“敵人”想在這里房屋上尋找攻擊軟肋,那也是徒勞的。這里的房屋,門都是石頭門框,幾乎是用箭孔代替了木窗戶,每座獨棟的房屋都至少有一個天井來彌補采光和通風的不足。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與其他地方的建筑風格有些不同,房子基本上無廊無檐,臨巷面都是十分狹窄的條形小窗,門檻也高低不一。其實,這種獨特的建筑風格是有它的道理的,為了不讓“外敵”輕易燒著房子,所以房子不露廊檐。那狹窄的條形小窗,是方便房子里的人觀察外面“敵人”的動靜,平時還可以用于房內通氣采光。
我省文物專家謝武經實地考察了中田村古民居群后驚嘆:“這是一個軍事堡壘式的古民居群!到現在為止,我在全國各地看過的古建筑不下200處,但看到具有這樣強烈軍事性質的,還是第一次。”謝武經推測,“中田村的古民居群應是湖南省目前最大的一個軍事村堡。”
村民先祖曾是明朝軍官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的軍事特色是與當地歷史上惡劣的治安狀況分不開的。根據《同治常寧志?兵防》的記載,當時動亂和匪患頻繁沖擊官府和官軍,普通的老百姓也常受到劫掠。
為了維護各地安定和維系統治,明朝建立了衛所制度,這是一種寓兵于農、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當時明朝調出一個千戶所到常寧(一般每衛設左、右、中、前、后5個千戶所),設置了常寧守御千戶所,并在各個要塞設置營堡。
而據中田村《李氏宗譜》記載,中田李氏先祖是官軍中的軍官,常寧設置千戶所的同年,他們從桂陽帶兵來到形勢緊張的常寧。到了明代永樂年間,李氏祖先子榮公一家來到廟前鎮。
由此追根溯源,中田村古民居的先祖來自于驍勇善戰的明代地方軍隊,他們屯據在中田村,和平時期下地耕田、枕戈待旦,一旦戰事發生便英勇應戰,平常生活的村落建成退可守、戰可攻的堡壘。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中田村古民居群落會散發出如此強烈地軍事氣息了。
“凡有欺凌者,雖遠必誅”,這是中田村民風的尚武特質,村民奉行“家強不怕,家弱不欺”。清朝時期,村里有個李正邦,名為李二爺,滿腹詩文,為人剛正不阿,心勇志堅。曾有村民從鹽茶古道挑鹽路過,被地痞設卡索稅,李二爺得知弱小被欺,當即前往理論,無果,甚被威脅,李二爺立即傳大義于鄉親,帶領村民一起趕跑了鹽卡,從此鹽路暢通,惠及百姓。
中田的尚武之風,不僅彰顯當地,更傳播全國。清朝咸豐年間,太平軍犯亂,曾國藩率兵在江皖一帶鎮壓,其中有一個叫唐訓方的常寧市湖塘鄉人一直跟隨在曾國藩的身邊。出于戰爭的需要,唐在家鄉招募了一批勇猛善戰的人士跟隨左右,這其中就包括中田村的李世文。
李世文是唐訓方的副將,性格豪爽與梁山好漢李逵有過之而無不及,為唐訓方辦了不少實事,立下過汗馬功勞,在軍中有“活李逵”之稱。
李世文的故事在中田村李氏家族中廣為流傳,中田村李氏家族從先祖那里傳承下來了尚武精神,至今村里還有很多老人“會幾套拳腳也會耍幾樣兵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本文由ChatGPT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ujiusi.com/gonglue/9448.html